嘉兴市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统筹谋划,构建“市、县、片、校”四级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并将已开通20年的心理热线全面升级为教育系统“24小时不打烊心理护航热线”,持续构筑“全域、全员、全程”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为市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嘉兴经验”。
全域覆盖,织牢“市县校一张网”
一是总站引领,市域统筹联动。建成市级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总站,构建“市、县、片、校”四级心理服务体系,协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禾馨青少年心理与家庭教育咨询中心,带动各级服务站及学校协同跟进、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总站资源链接功能,入驻浙江大学-嘉兴心理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健心客厅”,与高校、医疗机构等开展合作,畅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卫健之间的共享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服务总站、8个县(市、区)级服务站、55个服务片组和336个中小学校服务点。
二是驻站办公,县域集中会诊。总站及各县级站建立“驻站办公-集中备课-组团服务-会诊研判-服务升级”的螺旋式上升心理服务模式。汇聚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力量,抽调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驻站集中办公,以服务团组形式下片区、下校现场把脉,开展区域心理健康服务及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指导。同时定期收集和汇总问题反馈信息,通过团队集中会诊,研判策略、优化方法、再次实践,以此循环往复,实现服务迭代升级。
三是一校一点,校域全面升级。以学校心理咨询室为站点,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品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校校有阵地”“一校一品牌”。建立健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制度,更新学校心理功能室设备并优化内部环境,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的示范标杆。截至目前,全市建有省中小学心理辅导一级站25个,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学校85所,实现了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站点配备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两个100%。
全员心育,团结“家校社一条心”
一是优塔尖,强化专业心理团队。以服务总站为试点,建立“1+X+Y+N”心理健康专业团队,即1个心理教研员团队,7名驻站核心组教师,23名学校专职心理教师,100名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分教研组、核心组、服务片组三个层级,定期开展个案研讨、课程研究、心理调研和心理科研四类集中研训,提升团队专业能力。目前,全市共拥有心理顾问精英团队成员20名、学校心理督导师30名、专职心理教师228名、心理危机干预教师1000名。
二是强塔中,提升教师心育能力。创立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积极心理工作坊,由总站每年开展“千人计划”轮训,提高教师在心理班会课设计、高危学生个案督导、教师压力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做到所有学校全覆盖,筑牢积极心理教育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教师心理工作坊200余期,拥有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B证持证教师2606名,全市中小学教师中持有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书比例达到90%以上。
三是壮塔基,创设家社良好氛围。各校建立家长学校,组建家庭积极心理学习小组,招募“种子家长”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开办嘉兴市家庭教育大讲堂,组织研发特色家庭教育课程,邀请心理大咖进社区为居民传授先进育儿理念,形成全市心育共同体。截至目前,全市已遴选家庭教育优质课程近60门,家庭教育大讲堂累计开办6期,总观看超64万人次、观众达32万人,让心理关爱从学校延伸到社区、赋能到家庭。
全程服务,下好“积极教育一盘棋”
一是“线上+线下”全方位关爱。线下,各级服务站围绕“科普、评估、咨询、干预”,以点单服务的方式,开展积极心理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线上,率先建设公益互动平台“嘉心在线”,开通教育系统24小时心理护航热线“88517885”,汇聚整合高校教授、精神科医生、心理教师等专业力量,面向全市学生、家长和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二是“校内+校外”全学段覆盖。校内,根据幼小初高学生心理成长规律,构建“一校一策”积极心理课程,开发积极心理专题讲座。截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校本(园本)心理课程已有200余门,获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近80门。校外,利用各级站点软硬件优势,建设嘉兴心理研学基地群,开展多样化积极心理研学活动,补齐学校心理教育短板。寒假期间,总站共开展5场心理研学活动,累计接待师生家长近200人。
三是“评估+干预”全闭环服务。实施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筛查,建立动态追踪式心理档案,通过闭环式心理评估与辅导干预,解决厌学、休学学生“评估难、转介难、转介后跟踪辅导难”难题。经学校评估、总站评估、医教联合评估三级评估,对学生进行三级分类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