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心怀“国之大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新时代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牢记铸魂育人使命,坚持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广大师生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做好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工作,督促高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实现全程育人目标,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依据学生思想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内在统一规律,建立健全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教师交流研修机制。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暨集体备课会,分享教学经验、共享备课资源。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同一地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听课评课、教研交流、集体备课等常态化工作机制。
增强思政育人实效,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瞄准教育“十四五”规划,聚焦教育各环节“卡脖子”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双一流”“双高计划”建设成效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重要指标,凝心聚力开启思想政治工作新气象新局面,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
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办发展需要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对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自治区“三大振兴”战略,推动教育积极融入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和科技创新。
“乡村教育+乡村振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大力振兴乡村教育,健全控辍保学工作常态化和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发展面向“三农”的职业教育,完善技能培训模式和机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实施高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鼓励涉农高校和职业院校面向农业主产区提供智力、科技、培训、产销帮扶等服务,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职业教育+产业振兴”,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紧密围绕工业强桂战略,面向西部制造强区、海洋强区、生态经济强区、文化旅游强区等,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各产业类型急需紧缺人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自治区级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支持高职院校建设一批自治区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和自治区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构建技术攻关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全面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内外学术前沿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紧扣创新型广西建设任务,强化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施新一轮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强化有组织科技攻关,支撑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并形成持续创新能力。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办守正创新的教育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改革激活动力和增加动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创新,根本上要围绕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破除长期制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形成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指挥棒问题。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强化科学育人导向。
强化办学体制改革,激发多元主体“活力素”。大力发展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优质特色的高中阶段教育、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教育。积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优化教育空间布局,形成协同合作“聚能环”。构建以“一轴两区三带”为重点的教育空间布局,推动南北纵向发展主轴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教育合作发展,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教育振兴发展,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教育创新发展,打造边境教育示范带和边海联动经济带教育特色品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及国家关于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加强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探索形成新时代区域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新模式。
补齐均衡短板弱项,办公平优质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平,要着重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特殊群体帮扶体系,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民之所盼。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倾斜。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支持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结构。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义务教育设施设备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
完善特殊群体帮扶体系,解决民之所忧。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学生资助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帮扶,进一步增强资助育人实效。完善随迁子女受教育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学校需求。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注重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
聚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回应民之所急。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双减”政策如何提高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实现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面对“三孩”政策的实施,以及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的现状,如何满足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需求;疫情常态化背景下,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量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如何完善供需对接服务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等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
(作者为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刘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