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要求,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断,对标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引培并举、校地共育”模式,重点打造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加速人才“引擎”,助推学院“弯道超车”。
一、建库聚智,对标招引,人才招引力度不断加大
两年来,学院先后完善出台有关“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服务、培养”等专项制度文件9项,实施“引才聚智”计划,引领产教深度融合,对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分类管理”。一是立足重大项目合作、重大技术攻关等,特聘国内高层次专家2名,国内著名职教专家2名;二是聚焦学院特色专业创新发展,对接遂宁优势产业,引进锂电新能源、电子电气等领域博士学位高层次人才10名;三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固化人才标准,分批次引进了紧缺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120余名;四是立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突破,引进国家级技能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1名,聘请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30余名、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280余名。
二、多维多面,靶向培育,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分层进阶培养专业合格教师、骨干教师、领军人物。按“专兼结合,对标选拔,靶向培养”的思路,培养专兼职专业领军人物40名;按“对标竞进,彰显业绩、示范导向”的思路,培养210余名骨干教师;按“规范为先,强基为要,加快成长”总体要求,校企双导师对新任教师进行“二对一”针对性指导,新任专业课双师型教师占比达100%;二是分类打造教学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社会服务创新团队品牌。建成院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2个;建成区域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5个,承接高端应用型科研项目10项;建成以企业技术研发、绿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为特色,区域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创新团队8个,标志性社会服务品牌项目3个。
三、校地融合,筑台助力,人才干事活力不断激发
学院和遂宁市建立长期人才共育机制,将学院人才培育作为校地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沟通、交流与锻炼。一是“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遂州技术能手”等市本土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人才培育计划全面吸纳学院人才,同享成长类、提升类、荣誉类人才红利;二是校地优秀人才相互兼职、挂职,学院聘任市内相关企事业单位博士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同时,依托市优秀年轻干部“淬炼计划”,市属党政机关和相关企业接收学院中层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挂职锻炼。
四、开放务实,服务社会,人才建设成效不断凸显
学院一贯坚持“时代眼光、开放务实、服务社会”的人才队伍发展思想,一大批人才在各自专业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徐凤博士参与某军用机型复合材料的缺陷研究,取得开创性成果;黄远新博士、马莉老师领衔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颁行全国;江华明博士在食用菌、种养殖业等方面研究成果广泛推广;国家级技能大师黄海燕蜀绣“龙凤呈祥”搭乘神舟九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陈德航老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