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南京工业大学,一场网络招聘会正在举行。10个网络面试间和2个可移动面试亭依次排开,参加面试的同学有序进入。
“学校网络面试间环境非常好,在网上面试可以节省应届生和签约单位的时间,也符合现在疫情防控的要求。”南京工业大学材料1801班毕业生陈烜说。通过网络面试,他成功签约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同一天,江苏启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及“百日冲刺行动”。2022年,江苏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约达66万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校园招聘面临“进不来、出不去、见面难”的难题,江苏各高校转换就业指导思路,让“屏对屏”如同“面对面”,将更多岗位精准送至高校毕业生身边,为毕业生稳就业保驾护航。
“直播带岗”
日前,扬州大学辅导员金秀平像往常一样走进直播间卖力“吆喝”。“这位同学有责任心,反应机敏;喜欢分析问题,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岗位的工作地点虽然在郊区,但是在风景区内,环境体验相当好。”与传统带货主播不同,金秀平“直播带岗”。直播间的“粉丝”不仅有在线求职的毕业生,更有不少企业人力资源顾问。近10场直播,他已帮助160余名学生与企业成功“联姻”。
“‘直播带岗’契合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能够更加深入地实现就业供求匹配。”扬州大学学工处处长徐蕾介绍。
看上去水到渠成的直播,背后蕴藏着一系列精心准备。扬州大学于两年前就开始探索全时全效的“云就业”工作。今年,为解决岗位直播、在线面试的场景难题,学校将部分会议室、访谈室等打造成整洁温馨的网络面试间,提供统一背景板、专业三脚架、直播补光灯。今年一季度,扬州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已接近60%。其中,超过70%的学生是通过“云招聘”实现就业。
今年2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江苏多点散发,阻断了线下招聘活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3月份的就业问卷调查显示,95.5%的用人单位表示当前最大的困难是线下招聘受阻。特殊时期,怎样给毕业生和企业直接搭建对接桥梁?江苏各地高校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建立数字推介、直播宣讲、在线面试等一站式就业市场。今年1至4月,江苏全省高校举办818场校园招聘会,其中有786场网络招聘会,发布岗位需求61.4万个。
靶向帮扶
“我们的毕业生有深耕专业的硬核实力,也有实践一线的综合素养,真诚欢迎企业前来招聘选人,苏大将努力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输出。”近日,苏州大学举办线上访企拓岗促就业直播,该校校长熊思东出镜“站台”,诚邀各大企业选用更多的苏大毕业生。
以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为契机,苏州大学深挖资源,持续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供需精准对接。5月1日起,苏州大学校友企业网络招聘会拉开序幕,116家校友企业提供岗位650余个,招聘人数达6000人。
在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中,江苏高校纷纷行动,全员参与。“作为全国100所高校毕业就业状况布点监测高校,我们动员辅导员、专业教师、广大校友、科技镇长团成员等,全员力量参与到访企拓岗行动中。”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在江苏省“就业促进周”视频连线活动上表示,“我们要真正把握学生的就业需求,不仅仅向学生推荐一两次,还要准备推荐更多次;不仅仅做好学生的工作,还要做好企业、学生家长的工作。”
日前,江苏大学与江阴市14家行业龙头企业连线视频,开展空中宣讲招聘会。在空中宣讲招聘会的背后,是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与江阴市重点企业近一个月的摸排和推荐,只为了对毕业生做到“精准匹配、靶向帮扶”。“公司的基本情况、岗位工作内容和我的职业定位也很匹配。”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张涛说。
为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江苏从3月初启动“春生夏长,职向未来”江苏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季活动,广泛开展网络招聘,征集和推送岗位信息。“在南航,平均每个毕业生有10个以上岗位供选择。确保岗位天天有,专场周周有,优质岗位源源不断供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陶琨说。
转换思路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毕业生就业线上招聘成为主战场。”南通大学学工处副处长金翼告诉记者,“在网络面试的过程中,如何把握用人单位需求,科学全面地展示自己,精准高效地表达沟通,从而实现‘屏对屏’就是‘面对面’;在简历制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不同岗位需求,指导学生如何提炼和设置‘关键词’,便于企业在招聘信息筛选中第一时间选中目标,从而提高简历投递成功率,实现‘屏对屏’胜似‘面对面’。”
“云招聘”倒逼学校转换思路,对传统就业流程进行重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了“温暖的一平方”专属网络面试场地,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网上签约”,从软硬件上保障了学生从招聘信息获取、简历投递、线上面试、签约派遣的全过程在线上“一站式”完成。
择业观的引导在“云招聘”中尤为重要。“我们首次开展‘选择’系列线上生涯讲座,邀请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导师等校内外知名专家,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十余个就业方向,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就业形势讲深讲透,引导毕业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陶琨告诉记者,“南航高层次人才前往国防单位人数持续增长,‘留苏’‘留宁’就业创业、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成为毕业生首选。”
线上招聘倒逼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扬州市职业大学的组团式专业训练让团队默契感增强,提升了小组集体被录用的概率。“此次签约江苏创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刘景晓、王湘淋、李京源,在校时,被分在同一个工程测量小组。”扬州市职业大学测绘地理信息技术1901班班主任王玉龙介绍,大一时学校就注重培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训阶段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专业训练,相互之间形成了很强的默契感,就业时他们往往能够整个小组集体入职同一家公司。如今,全班31名同学已经全部成功签约。
(记者苏雁)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1日 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