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友声音 > 山东交通学院“四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山东交通学院“四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发布时间:2022-05-14 01:30:11作者:佚名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交通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学校“1167”工作布局,抢抓机遇,创新合作办学机制,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推动“政校企协”多方协同、深度融合,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为交通教育事业发展赋能提效。

  一、立足共建共享,搭建多方协同“新平台”

  创新“政校企协”办学机制。学校坚持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按照共建、共管、共享模式,联合一流行业企业,搭建“政校企协”多方协同“新平台”,组建现代产业学院,做到共同开展专业规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建设课程、组织教学实施和实习实训。目前已建成了具有交通特色的交通物流现代产业学院,通过立足“扎根交通行业、走应用型之路”,主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学生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获批济南市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立项并获得济南市政府资金支持。

  打造“产学研用”融合形态。学校坚持推进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以对分、翻转、讨论等教学方法为革新,实现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实践能力、专项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实践能力、综合技能训练提升学生专业综合技能水平及就业能力;通过开展生产性实训,在真实实践项目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直接互动,构筑“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形态。

  二、发挥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聚力“交通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学校聚集优势学科专业资源及行业、企业教育资源,积极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山东省交通强省建设,建设具有交通特色的现代产业学院,设置物流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工程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物流工程、交通工程等2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流工程为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学校交通物流现代产业学院2021年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交通大数据、物流大数据、供应链金融等多个专业方向,首届招生35人,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构建“实践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伴读式”本科生导师制,创新一、二课堂融通模式,实现项目驱动、理实一体、多元融通。实施“引企入校”,通过企业讲师进课堂、实践教学进企业等教学组织模式,突出工程实践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工程观以及职业观,培养交通运输领域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增强融合互动,构建教育教学“新模式”

  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校坚持以教师挂职锻炼和参与生产实践、实习指导为切入点,将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引进合作企业资深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构建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实践新模式,形成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格局。目前现代产业学院现有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背景的专职教师占比68.4%,具有高级(副高级)职称教师占比73.7%,企业导师占比47.4%。

  开发“鲜明产业型”教学资源。学校坚持将企业实战技术、实践经验和技术认证引入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山东省交通与物流协会的企业联盟平台,融合专业资源及行业、企业、协会教育资源,借助合作企业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业务场景,发挥各参与单位的优势特色,通过“政校企协”合作方式,联合企业顶尖专家、企业优秀导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编写课程教材,开发《物流大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产业课程,《交通规划》《供应链管理》等多门课程先后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四、搭建载体平台,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建设“生态圈”综合实训基地。学校充分利用生态圈企业的研发平台、生产基地、师资等优质资源,由校企共同投资2.6亿元建设济南平阴物流总部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245亩,建筑面积约71257平方米,现有98个以多学科交叉、创新设计型教学项目为主的实践、实训课程模块。基地实施多层次、多元、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为研究生、本科生不同层次教学需求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训场景。

  打造“交通类”公共实训基地。学校积极建设交通大数据与应用技术公共实训基地,配备硬件设备140多套件,总值1440余万元;专用软件55套,总值896.37万元。通过建设“交通类”公共实训基地,一方面提升交通大数据与应用技术高端人才培养水平,弥补我省交通大数据人才的不足,为新旧动能转换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满足有关单位对交通大数据人才技能实训诉求,为企业动能转换向信息时代高端业态跃升提供助力。

  


原文链接: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2/5/9/art_11972_103002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