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省教育厅印发《教育服务辽宁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不断增强教育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能力。
《实施方案》紧密围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以及沈阳等市在发展基础教育方面积累的经验,按照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的思路,明确了17个方面重点建设任务。
在服务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方面,将重点通过组建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推动建设镁硼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服务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新工科”“新文科”教育联盟、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助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教育部“中俄国际工程学院”等高端平台作用,与俄罗斯等国家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全链条合作,助力打造区域开放合作高地。建设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能源学院,助力共筑绿色宜居家园。建立沈阳都市圈中小学校合作模式、推进沈阳都市圈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助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在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方面,将重点依托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国际联合攻关,服务建设东北亚“海洋强市”。围绕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建设规划,布局一批顶尖创新平台,服务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依托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数控机床等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和北方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等,助力沿海产业集群建设。建设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辽河国家公园研究院等,服务康养产业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
在服务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方面,将重点通过建设设施园艺生产与环境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海洋食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研究,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对接合作。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机构联盟,建设成果孵化和中试基地,吸引京津冀科技成果“带土移植”,服务区域创新平台融合对接。校地共建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海参精深加工产业园,服务特色农业融合对接。
在服务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方面,将重点通过建设辽东山区生态保护研究院、鸭绿江研究院等,开展水源涵养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珍稀动植物保护等研究,服务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建设辽宁中医药产业基地、辽宁省林下有机参重点实验室等,服务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收集挖掘东北抗联、抗美援朝历史文物和图书资料,设计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做强红色旅游品牌,开展辽菜师傅培训,服务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省教育厅将成立工作专班,统筹负责教育服务“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将成立工作组,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切实把目标任务落实落细。省教育厅还将建立健全定期通报制度,适时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务实有序推进;对列入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的项目将在资源配置方面予以倾斜。将依托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联盟,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和阐释。同时,还将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服务“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形成教育领域及社会各界关心、参与“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