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热点 > 中国教育报:浙江德清雷甸镇成校开设学堂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赚——为“新农人”送上及时雨

中国教育报:浙江德清雷甸镇成校开设学堂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赚——为“新农人”送上及时雨

发布时间:2022-05-20 01:37:33作者:佚名来源: 浙江省教育厅

  90后的李忠良原本在浙江省杭州市有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后来与人合伙做了几份工作都感觉不尽如人意。2018年,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乡村振兴,一股创业热流在李忠良心中涌动起来。他辞去工作回到老家浙江省德清县雷甸镇,承包80余亩土地打算大干一场。

  然而,创业没有想象中的容易,种什么、怎么种,技术支持、销售渠道、用人招工都是难题。正在一筹莫展时,雷甸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送来及时雨。在学校的一系列帮扶下,李忠良办起了花圃,生意日渐红火,事业在农村扎下了根。“成校帮我闯过了在农村创业的关键期,是我离开大学后最受用的一次教育经历。”李忠良说。

  雷甸历史上就是农业大镇,随着产业发展和物流的便利,农业向小而精转变,一批批“新农人”被吸引过来,他们当中有此前离乡的年轻农民,也有大学刚毕业的下乡创业者。如何留住、用好这群振兴乡村的热血青年,大有文章可做。

  雷甸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潘晓利介绍,学校办起了“新农人”学堂,提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关键还要领着农民赚”的培训目标,学员修满学分可获得省里认证的创业及高素质农民培训资格证书。

  学堂第一课,润养“新农人”的乡土情、农民味。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加上各类传统佳节,成校教师们带着“新农人”来到十里八乡的每一座文化礼堂,开展非遗赶集。

  每一次赶集,周边村民都会闻讯而来,他们品尝着传统美食和“新农人”聊起家常。一来二去,“新农人”熟知了地方的风俗人情、农业结构,村民们也晓得了有群青年人在雷甸创业。

  “这是成校给我们上的思政课啊。”学员蒋大丽说,在非遗赶集中,她了解了端午水上民俗集会、中秋敬老孝亲节等当地习俗,还拜老农孙伟强等12位非遗传承人为师,学习造手工木船、做虎头鞋等手艺。

  “到乡村创业的年轻人如果对乡村没有感情,多数会半途而废。但我们开展了非遗赶集课程后,学员对‘三农’有了真感情,3年来留乡创业成功率达到95%以上。”潘晓利说。

  2020年疫情期间,在雷甸成校的帮助下,沈永平滞销的大批莲藕销售一空。很快,他承包了500亩荷塘准备大干一番。然而,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施肥除虫的用工受到限制,工人的出勤率得不到保障。愁眉紧锁的沈永平又找到了学校。

  成校很快与县科协签订协议,联合推出无人植保机培训,解决种养大户的施肥除虫问题。有了高科技的加持,原本10个人干一周的活,无人植保机半天就能完成。沈永平激动地购买了一台,并委托成校、科技专家联合研究低毒有机的植保项目。如今,沈永平做起了无人机施肥除虫的生意,为安吉白茶、长兴杨梅、贵州毕节蔬菜等外地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新农人’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创业,知识的更新换代会遇到问题。成校可以作为纽带,为他们寻找所需的资源。”潘晓利说。

  为解决培训资金,成校与浙江省农广校、县人社局等13家单位合作办班;为解决技术难题,成校与浙江省农科院、省淡水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州市生态与能源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算下来,成校每年与政府部门、高校、农科教基地等签订协议超过50份,在行业专家与“新农人”之间架起桥梁。

  雷甸枇杷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雷甸现有4000多亩枇杷,年产量在600多万斤。产量增加与近几年疫情影响,枇杷销售成了难题。

  怎么办?雷甸成校又一次站了出来,与“新农人”策划“不卖枇杷卖文化”主题活动。“草帽里的爱情”专门献给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初恋的味道”更是将雷甸特有的枇杷品种“红毛丫头”展现在全国各地水果市场……甜蜜水果与甜蜜文化碰撞,一下子吸引了年轻人眼光,销售问题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为避免“新农人”陷入单打独斗困境,成校建起了农创微信群和农创联盟,实现同一产业的新农人抱团发展。成校还与德清农商银行、杨墩村、解放村等组成“耕耘乡村”党建联盟,在田地租用、创业资金贷款等方面提供支持。

  据统计,近6年来,雷甸成校开展“新农人”培训120期,3600余人取得农村实用人才和其他专项能力证书,500余人成为当地的致富样本。成校设计的课程,已共享全国2000多家创意小铺。


原文链接:http://jyt.zj.gov.cn/art/2022/5/17/art_1532836_589373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