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第一次种植‘太空种子’,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能亲手播种,紧张的是怕种不好。”“我觉得能结出超大的辣椒!”“可能会结出形态各异的果子!”……5月17日下午,在铜陵市郊区五洲小学“火星农场”里,太空种子培育进入秧苗移栽阶段,正在参加课后服务劳动实践活动的同学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将亲手培育的太空种子秧苗小心翼翼地移栽到土地里。
据了解,“火星农场”是中小学是开展太空种子种植劳动实践活动的载体,“火星农场”太空种子种植活动由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组委会、中科国大未来(北京)科技院联合主办。铜陵市郊区五洲小学是该活动实践基地之一。
为不断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内涵,满足青少年学生课后服务多样化需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造常态化体美劳育课堂,铜陵市各校积极将劳动课程融入到“双减”课后服务课堂,在课后服务课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形成主动劳动、坚持劳动的良好习惯,体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底部的编织比较复杂,等底部完成之后边缘相对简单一点。”在该市义安区钟鸣中心小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篾编织课后服务课堂上,该校课后服务辅导老师江玉珍正为学生们讲述竹编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也不时为受邀到校上课的竹编手工匠人精湛的技艺鼓掌喝彩。
为传承传统劳动技艺,弘扬中国“非遗”文化内涵,在“双减”课后服务课堂中,铜陵市义安区钟鸣中心小学邀请竹编手工匠人来校,为孩子们的开设生动的竹篾编织课,为课后服务“加料”。当别具风格的竹艺作品破茧而出时,学生们不仅见证到竹篾编织的魅力,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智慧,更让“非遗”传承和劳动创造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
据悉,“双减”政策落地以来,铜陵市坚持在课后服务课程为学生“加餐”,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研学育实践实践、学生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资源的作用,开展劳动教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做起,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建立常规劳动任务清单和家庭劳动清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卫生打扫、垃圾分类、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图书整理等集体劳动,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选择1-2项固定家务劳动任务,常态化开展家务劳动,并积极参与校内外公益服务型劳动,提升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
同时,该市各校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劳模、优秀企业家、优秀毕业生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平台,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模,聆听劳模故事;一方面组织学生走进工厂、职业院校以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观摩精湛技艺,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特约通讯员:徐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