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中国教师报】全链条协同创新 打造新时代强师

【中国教师报】全链条协同创新 打造新时代强师

发布时间:2022-05-20 01:14:59作者:佚名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冯继康

  打造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贵在创新发展。《强师计划》明确提出“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这是强师计划的点睛之笔,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关键一招。围绕新时代强师目标,需要聚焦教师培养、发展、管理、使用全链条协同创新,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持续强优势、补短板、增活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

  聚焦教师教育改革,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强师计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教师教育提档升级,落脚在省级层面,需要在协同创新上找准着力点。一是在“校地协同”上发力,建强省级师范教育基地、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中小学校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师范院校、市县政府、中小学共建教师教育基地,打通培养和使用的壁垒,在教师培养、招聘、使用等方面进行融合,构建一体化教师教育共同体;同时,突出师范院校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师范院校办学动力。二是在“校校协同”上发力,支持师范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部省师范院校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定向培养高层次教育师资。三是在名师共育上发力,健全名师名校长培育体系,推动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共育共用名师;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推动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有机衔接,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

  聚焦“县管校聘”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管理效能。在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下,加强县域教师治理体系建设,是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教师管理涉及编制、岗位、职称、待遇等多个方面,这些职权分属不同职能部门,理顺责权是提高教师管理效能的前提。要以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统领,构建县级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核定编制总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核定岗位总量,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编制、岗位和人员调配,学校负责具体岗位聘用、考核评价、绩效分配的管理运行机制。具体来说,一是理顺编制核定和使用责权。明确谁核编,县级教育部门提出核编建议方案,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核定编制总量;明确谁分配,教育部门依据核准的编制总量,按照班额、生源、教师课时量等情况具体分配到中小学,实行人员和编制动态调整。二是理顺岗位设置和使用责权。明确谁核岗,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岗位设置总量,实行总量控制;明确谁分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岗位总量内,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人员结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等情况具体分配到各学校;明确谁用岗,学校在岗位总量内开展职称推荐、岗位竞聘。三是理顺绩效核定和分配责权。明确谁核绩效总量,县级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绩效工资总量;明确谁统筹分配,教育部门结合编制、岗位等情况具体核算分配各学校绩效工资数量;明确谁评价分配,中小学负责学校内部绩效考核评价和分配。通过理顺责权,强化教育部门教师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将“县管校聘”改革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协同配套、联动实施,通过统筹调配一批、跨校竞聘一批、区域交流一批、学区走教一批等方式,推动城乡间、学校间师资优质均衡配置。

  聚焦编制管理改革,提高教师编制使用效益。一是确保达标,落实国家基本编制标准,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常态化达标。建议国家层面适时出台班师比核编办法,解决大班额化解后产生的教职工编制紧张问题。二是单列管理,可将现有中小学编制从县(市、区)事业编制总量中单列,以设区市为单位统筹管理,保持存量、单独记账、专编专用。三是人编同调,每年教育部门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统筹调配各学校编制和人员,解决城乡间、学校间、学段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四是规范使用,严禁违规抽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严禁违规使用编外教师,在编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的分阶段、分步骤按时有序退出。五是优化配置,通过加强公办寄宿制学校建设、校车接送服务等措施,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配置效能。

  聚焦职称评聘改革,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一是科学设岗,适当提高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并单独明确正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二是倾斜乡村,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制度,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评聘基层高级教师“单独评审,定向使用,兑现待遇,离开无效”,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三是加强岗位聘用管理,全面推行教师岗位分层逐级竞聘,突出师德、课时量和教学实绩刚性要求,课时量达不到最低标准和教学实绩长期较差的,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不得参与竞聘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年度考核结果不得评为优秀档次,在续签聘用合同时可转岗或低聘,建立“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用人机制。

  聚焦教师待遇保障,增强教师职业获得感。一是抓好“不低于”刚性要求,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对比口径,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和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收入调整的联动机制,建立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年度调查长效机制。二是用好职称杠杆,深化中小学职称评聘改革,提高中小学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中、初级岗位统筹使用,推进中小学幼儿园中、初级职称和岗位自主评聘工作,激发青年教师工作活力。三是建好周转宿舍,推动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纳入保障性住房认定范围,为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创造条件。四是抓好师德倡树,出台一批优师惠师政策,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作者系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原文链接: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2/5/6/art_11975_103001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