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苏州各地各校坚持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在课程体系、条件保障、开展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因地制宜开拓劳动教育的新样态。
始终发挥劳动课程的主导作用,把劳动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该市严格确保劳动教育课时,并充分发挥课程基地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各地各校结合当地特色、学校文化等,大量特色鲜明的区本、校本劳动实践课程、基地课程、融合精品课不断涌现。苏州市姑苏区着力构建“一十百”劳动教育生态体系:“一”个区级劳动教育实践指导中心,“十”个教育集团劳动教育分中心,“百”个学校劳动特色社团,形成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打造“劳动+N”课程群,将劳育基因注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五育融合的“劳动+”育人价值,联盟校基地共享、资源共享,打造校园劳动教育新生态。
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场地建设,为苏州劳动教育开展提供保障。苏州市现有的11个县(区)级以上校外综合实践基地,12家“菜篮子”工程校外实践基地,建立172家社会实践体验站,中小学校广泛设立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党员先锋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一大批中小学建有专业操作室场或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打造了广阔的劳动天地。苏州相城区开设具有相城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推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在区域内努力推进百个“大师工作坊”的建设,鼓励学校聘请非遗传承人、劳动模范、企业师傅等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校开设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丰富学校劳动教育优质资源。
家校社协同推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强大合力。宣传(文明办)、教育、文旅、园林等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各类资源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和实践提供支持。发动家长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建设、活动指导甚至课程开发当中来,发挥丰富多样的职业资源优势。
发挥评价改革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苏州中小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管理平台”记录了全市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成果,将劳动素养及相关记录纳入苏州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每年定期组织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监测并发布专项报告,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引导社会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苏州市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以“耕读文化建设”为办学特色,持续开发交融共生的劳动教育课程,积极构建开放自然的劳动教育场域,整合学科课程、特色课程、德育活动、仪式典礼、岗位实践、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综合劳动素养提升。进阶评价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创新,劳动五色卡、劳动实践章、劳动小达人,让每个细节都会被看见,让每个阶段都赢来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