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洛阳师范学院:打造学科高峰 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四力”

洛阳师范学院:打造学科高峰 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四力”

发布时间:2022-06-03 01:36:57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洛阳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按照“对接国家战略、服务重大需求、聚焦国内一流、强化优势特色”的建设原则,打造旅游管理学科高峰,依托学科优势,努力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谋划力、渗透力、支持力和影响力。

  

  规划编制助力中原出彩,提升服务社会谋划力。学校旅游管理特色骨干学科依据学科特色,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强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先后承担《河南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洛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洛阳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等省、市、县规划项目,同时积极承担嵩县、渑池、青海玉树称多县、囊谦县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承担汝阳县、嵩县、栾川县、洛宁县等共7县市23个乡镇249个村庄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共获得合同经费2000余万元。

  

  人才培训促进知识更新,提升服务社会渗透力。学校旅游管理学科团队聚焦河南省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养质量效能为关键,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实际,积极承办了国家人社部大数据时代与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高级研修项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新型农民培训项目,河南省人社厅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高级研修项目、洛阳市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研修班等;国土与旅游学院作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积极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农民400余人;旅游管理学科团队成员先后为河南省文旅厅、洛阳市旅发委、焦作市文旅局、老君山景区、八里沟景区等文旅单位开展40余场共计4000多人的培训。通过各类人才培训,帮助农民转变理念、对接市场和抱团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培育了一大批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打造了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新型智库推动决策咨询,提升服务社会支持力。学校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核心优势,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支持力的专业智库优势,精准服务决策需求,积极为河南旅游业发展把脉,向全国政协和河南政协提交提案18项,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1项,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专题协商提案各1项,河南省政协重点提案5项。完成《河南省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河南省民宿发展报告》《洛阳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方案》《洛阳市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府智库决策报告。旅游管理学科团队将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承建旅游小镇——“三彩国际陶艺村”,探索出“艺术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旅游扶贫”精准扶贫模式。

  

  绩效评估把脉行业发展,提升服务社会影响力。学校依托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旅游管理特色学科平台以及旅游管理学科团队,结合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善行旅游框架总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河南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评定细则》《河南省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采纳,“洛阳市智慧旅游系列标准”被洛阳旅游发展集团采纳,《栾川农家宾馆服务质量规范》和《修武县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星级评定标准》分别被栾川县政府和修武县政府采纳,用于指导各地旅游业发展,有效提高了景区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承担2019年度河南省4A级及以上景区复核暗访检查工作项目,连续三年承担洛阳市A级景区暗访项目、洛阳市星级酒店暗访项目和栾川高速公路免费活动效应评估项目等,进一步强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行业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切实助推河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洛阳师范学院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2/06-02/24613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