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星洲小学和淳安县枫树岭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都收到来自对方的信件。孩子们以笔写“心”,用质朴而童真的文字分享快乐,沟通感情,盼望着自己的信得到回音,渴望着有朝一日终能面见。
今年,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的51所支援校与衢州市51所受援校签订协议,组成浙江省首批跨地区城乡教育共同体(下称“教共体”)结对学校。
据悉,“教共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镇优质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此前,杭州市星洲小学和淳安县枫树岭镇中心小学已互为结对学校。
根据协议,支援方与受援方将开展两地师徒结对、异地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等活动。
绍兴市鲁迅小学和衢州市开化县齐溪镇中心小学也是“教共体”结对学校。通过一根网线、两块屏幕串联起了两校的课堂。除了有同步的教学内容,两校还实现了特色课程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在绍兴市鲁迅小学的结对帮扶下,衢州市开化县齐溪镇中心小学这两年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提升了,外流的生源也回来了。”该校校长吴章德兴奋地说。
作为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问题的重要举措,跨地区“教共体”建设无疑推动了浙江乡村教育事业的提升,是实现浙江“教育共富”的关键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浙江省积极探索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城乡携手、同步课堂”等项目试点,已有3005所城乡学校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
不过,杭州市星洲小学校长赖爱娥说,小学阶段同步课堂也不能“一刀切”。
赖爱娥表示,在实践中,同步课堂美术课相对容易实施,而语文数学等课程因学生差异比较大,老师要兼顾两校学生学习基础,上课比较有难处,一起同步在线学习效率就低。同时,由于两地学生人数多,40分钟的课堂学习,老师很难兼顾这么多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都得调整。
在她看来,同步课堂不必“一刀切”,建议可以根据需求开设,因为对老师而言,有网上互动的教学研讨,效果更好。
业内专家建议,在今后跨地区“教共体”建设的进一步落实过程中,应从“提升被援校教师的适岗力、发展力”“引导被援校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建立支援机制和高效运转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同时,组织管理单位要及时跟进指导、督促,促使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画好守望相助、互通互补、协同发展“同心圆”。
赖爱娥也认为,“教共体”建设是双向受益,城市学校带给乡镇学校新的教育理念、更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分享更好的教育资源,帮助乡镇学校的教师快速成长;拓展乡镇学校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同时,“教共体”建设也为城市学校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实践机会,促进教师自身素养提升;还开拓了城镇学生视野,了解乡村生活,促进劳动实践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收获美好的城乡学生之间的友谊。
“让城乡的月光一起照亮孩子。”赖爱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