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西安翻译学院构建“2345”资助工作体系

西安翻译学院构建“2345”资助工作体系

发布时间:2022-06-11 00:12:15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近年来,西安翻译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译心关爱工程”建设,实现资助和育人有机融合,构建“2345”资助工作体系,把资助工作落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上。

  ——贯彻二级资助模式。一是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高效落实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按时足额把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退役士兵教育资助等资金发放到学生手中,开通大学生助学贷款“线上+线下”专项通道,让学生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即可完成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确认。二是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成以学院奖学金、学院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为辅,以社会和校友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资助工作模式。

  ——落实三个精准资助。一是资助对象精准,该院进一步完善资助对象的认定方式,确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设立走访工作专项经费,成立多支走访调研团队,利用每年寒暑假,对受资助的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调研和送温暖活动,确保重点人群资助精准到位。二是资金分配精准,“不搞一刀切,不搞单打一,特殊困难生特殊对待”,尤其把建档立卡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保证“三个不能少”,即“一个对象不能少”“一个项目不能少”“一分钱不能少”。三是资助标准和发放时间精准,安排专人负责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严格确定认定标准和资助档次,积极改革和完善资助资金发放机制和办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差异化资助,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采取四级评审程序。一是班级民主评议,班级评议小组民主评议与大数据客观分析相统一,确保资助对象识别精准,资助对象帮扶精准。二是辅导员双重认定,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特点,采取学生班级辅导员和公寓生活辅导员双重认定审核办法,全程参与并监督奖助学金评审过程,进一步确保资助工作的准确性。三是二级学院初审,二级学院资助工作评审委员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代表参照本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确定学生困难等级,并将初审结果进行公示。四是学院审核,坚持公正评审、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信息反馈制、问题查访制、责任落实制,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性和完整性。

  

西安翻译学院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

  
西安翻译学院组织就业能力提升宣讲会

西安翻译学院召开学生资助工作座谈会

西安翻译学院新生开学设置资助政策宣讲点

  ——强化五项资助措施。一是行为上精准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资助育人活动,把资助宣传、资助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励志精神和健康人格。二是心理上精准疏导,该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和公寓辅导站等部门,在受助学生中全面开展“结对子”帮扶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三是学业上精准指导,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任课教师紧密联系,积极为受助学生解决和解答各种学业上的问题,发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的榜样力量,组织朋辈之间互助活动。四是就业上精准推荐,该院与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对接,推荐就业,对符合条件、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创业资助资金,帮助其顺利创业,建立严格细致的跟踪回访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用人单位工作、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回访。五是推进“译心关爱工程”,通过交融、赋能、圆梦、感恩和同心五大内容,将“扶困”“扶智”“扶志”相结合,建立学院发展型资助体系,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责任编辑:周雨曦审核:刁巧燕终核:冯丽)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206/09/1245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