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友声音 > 山东协和学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创赋能”新路径

山东协和学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创赋能”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2-06-17 17:09:11作者:佚名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近年来,山东协和学院以“五育并举”理念为引领,以双创教育改革升级为引擎,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确立了“五育深度融合双创教育、双创教育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实施“五育并举、四重跃迁、双创赋能”双创教育改革,强化五育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创“五育融合双创教育指标体系”,深入推进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四重跃迁”,形成课程双创、项目双创、竞赛双创、孵化双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创赋能”新路径。

  推进课程跃迁,实施课程双创,形成五育融合双创教育教学新范式

  学校首次提出“课程双创”,推动双创教育由“双创课程”单项承载向“课程双创”全面驱动的跃迁,发挥所有课程的双创教育作用,形成了全课程贯穿双创教育、全过程融入双创元素、全流程创新教学方式的五育融合“课程双创”新范式。出台了《五育并举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构建了“五维20条”五育融合双创教育指标体系,出版了35本《五育融合课程双创教学指南》,修订了1551门《五育融合课程双创教学大纲》。全体教师开展《五育融合双创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把双创教育目标融入课程目标,把双创元素融入课程内容,把双创素质能力培养落实到课程教学全过程。

  推进项目跃迁,落实项目双创,构筑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载体

  项目跃迁就是由教师主导培育项目向学生自主创意、设计项目的跃迁,扩大项目来源,赋予学生学习、训练自主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实施“双万项目计划”。对企业发展实题、项目式教学难题、教师科研课题及学生自主设计选题等进行优化整合,遴选10015个大创项目和10172个互联网+竞赛项目,建立覆盖所有专业的项目资源库。

  二是依托项目自主学习创新。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双创教育导师库;依托项目开展训练,形成学生人人参与项目、教师人人指导项目的新局面。

  三是激发学生项目式学习内生动力。学生依据兴趣特长和专业发展,自主选择项目、组建团队、合作探究。项目学习计入学业成绩,创新成果折算相应学分。

  推进竞赛跃迁,深化竞赛双创,构建全覆盖多层级竞赛体系

  竞赛跃迁就是由以获奖为目标的选拔性竞赛向普及化、常态化、层进式的竞赛跃迁,学赛结合、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是拓展竞赛范围。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覆盖所有专业、面向全体学生的班赛、院赛、校赛、省赛、国赛五层级竞赛体系。

  二是提升竞赛能级。班赛以学赛结合为主,教学内容生成竞赛项目、竞赛标准植入教学内容;院赛、校赛依据学生兴趣特长跨专业、跨年级组队;择优组织参加省赛、国赛。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出台《学科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将竞赛参与度作为学生综合评价重要依据,竞赛结果认定学业成绩;设立“学生竞赛奖”,年均270万元。

  推进孵化跃迁,强化孵化双创,重构校内外协同联培联孵模式

  孵化跃迁就是由帮扶少数人创业向提升所有学生能力的跃迁,通过校内外联培联孵,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劳动精神和竞争能力。

  一是企业实践,发掘项目。实施三学期制,遴选3000余家中小微企业,组织学生开展以实际任务为驱动的岗位实践,强化实践能力,发掘创业项目。

  二是项目演练,模拟创业。研发“协和智创—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线上模拟创业全过程,开发创业潜质。校内孵化基地设立模拟孵化区,每年遴选120个项目开展线下模拟创业训练,导师全程指导。

  三是创业实战,开办实体。利用校内12680平方米专用场地,设置专项经费年均1688万元,引入风投基金4700万元,与12家国家级孵化器合作,以“创业导师+孵化平台+风险投资”方式开展精准帮扶。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实现双创教育覆盖全部专业、全部课程、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四全覆盖”。近五年,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520项,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1461项,其中2021年获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6项,省级奖92项。学校获批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被评为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原文链接: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2/6/16/art_11972_103015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