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热点 > 陕西省教育系统直面问题立行立改迅速有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陕西省教育系统直面问题立行立改迅速有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2-06-17 17:49:06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2021年10月十三届陕西省委第十二轮巡视开展以来,陕西省属各高校按照坚决扛起巡视整改的政治责任,坚持边巡边改、边查边改,切实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

  省委巡视整改暨专项整治部署会召开后,全省教育系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上级点和自己查相结合、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改问题和促发展相结合,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迅速行动、不打折扣,坚决整改到位;对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持续推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努力实现巡视整改暨专项整治高起点开局起步。

  ——把整改着力点放在解决深层次问题上。各地各高校直面反馈指出的问题、主动认领,不回避、不遮掩、不护短,深刻分析原因,找准问题根源,把着力点放在解决深层次问题、老大难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上,立行立改、不等不拖,确保将问题整改到位。西北大学针对巡视指出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夯得不够实”,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领航”“铸魂”“强基”“淬火”“净化”“架梁”“清风”七大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硬化建设”,推动形成大抓基层良好态势。西安外国语大学针对巡视指出的37个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其中30个已初步完成整改。特别是聚焦“阵地管理有短板”等4个方面问题,坚持效果导向,通过筑牢组织堡垒、思想堡垒、服务堡垒、监管堡垒,守好工作阵地,取得一定成效。榆林学院大力推进“三个第一”强师行动计划,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选树更多“最美榆苑人”,加大宣传力度,用身边的先进感染人、激励人,从根本上整改存在问题。

  ——把整改关键点放在完善长效化机制上。各地各高校在整改过程中既立足“当下改”、逐一推动解决,也着眼“长久立”,探索建立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西安科技大学针对巡视指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大”“处级干部年龄整体偏大”等问题,迅速出台《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办法》,建立干部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在新一轮岗位聘任中重点向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年轻干部倾斜。西北政法大学针对巡视发现问题,已经制定出台制度20项,完善运行机制,补齐短板漏洞,如针对师德师风建设薄弱环节,制定师德先进评选办法、教师师德考核办法,组织开展首次师德年度考核工作,完善教师师德档案。陕西中医药大学针对巡视反馈问题,着力建章立制,制定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办法》《课程考核过程性评价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经费审批办法》等管理制度。

  ——把整改落脚点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各地各高校以落实专项整治为契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西安市教育局扎实推进“三项改革”;持续做好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尽快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加快推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全面实施新高考综合改革;落实《西安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指导各区县、开发区稳妥有序推进“公参民”学校治理和“民转公”工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针对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不够的问题,学校党委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研究提出以学术能力建设为根本,聚焦“双一流”建设,构建“11445”发展新格局,得到干部师生广泛认可。目前,学校正在研究制定落实“11445”新格局实施方案。西安体育学院以“一院一策”改革作为突破口,确定体育教育学院等五家单位作为试点单位,并按照发展基础、发展目标、量化指标、重要举措等方面制定二级学院改革方案,进一步凸显学科、专业特色,真正落实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办学活力,打通学校高质量发展“最后一公里”。

   (实习编辑:李祺祺审核:刁巧燕)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206/17/1246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