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期进入倒计时。
作为安徽援藏教师、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李敏最近常常想起2019年7月,飞机落地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自己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3年来,高原的日光让他看起来要比刚来时黢黑、粗犷。
2019年5月,教育部、中组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新一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选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新一轮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纳入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计划统一管理。这一年,来自全国17个对口支援省(市)的400名援藏教师背好行囊,上了高原。
“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市、留下一支队伍。”3年来,各“组团式”援藏教育工作队创新帮扶方式、丰富援藏内涵,聚焦受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任务,尽己所能真情融入,助力西藏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重输血、强造血
师资培训有新意
“我们不仅有了昌都第一个科技教室,组建了‘康巴无人机、机器人战队’,还在援藏教师的带领下,代表西藏自治区首次参加了全国性的机器人比赛。”去年,在昌都市实验小学成立70周年之际,学校的少先队员们提笔写下了对天津援藏教师的感谢。
第一次来到西藏,走在校园里,天津援藏教师、昌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东锐发现,当地教育的软硬件条件都不差,但是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相对缺乏。2019年,随着天津“组团式”援藏团队的到来,昌都市实验小学不仅开起了无人机编程、机器人操作等科创课程,还通过云课堂与天津小学生一起上音乐课。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新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中,除了选派教育管理人员和数理化等紧缺学科教师外,音体美、心理、科技等专业教师力量的加入,让当地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更加可期。在日喀则,山东援藏教师张志强被称为当地心理健康教育的“拓荒者”;在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浙江援藏教师发挥所长,不仅办起了女子篮球队、美术社等社团,还建成了学校第一间通用实验室;在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安徽援藏教师金慧琳带领学生组建了藏汉双语黄梅戏社团,促进皖藏两地文化交流。
教育援藏要“输血”,更要“造血”。3年来,各援藏工作队通过完善“传帮带”工作机制,持续不断地为西藏教育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在日喀则小学,吉林援藏工作队实施“格桑花种子计划”援藏项目,投入资金近640万元,用于受援学校名师工作室、教师能力提升等建设工作,打造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福建援藏工作队引入福建名师工作室模式,建起了昌都首个名师工作室——“福建援藏名师工作室”,由援藏教师带领本地骨干教师开展名师视导、名师大讲堂等活动,帮助本地教师补短板、提能力、强本领。
2020年,在昌都市小学教师教学竞赛中,昌都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拥青卓玛获得了二等奖。从照本宣科讲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如今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思想的教学能手,卓玛说,最感谢天津援藏教师手把手地引导自己成长。
强化辐射、突出共享
援助模式有新招
“我把课堂上的热闹称作一种虚假繁荣。”在日喀则,山东援藏教师、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校长薛庆师常常在校内外听课,在看似有问有答的课堂互动下,他发现,教师们提的问题大多是“对错”“是否”类的简单选择。
在从教32年、援藏4年的薛庆师看来,比起顶岗上课的教师,今天的教育援藏工作,更需要着眼于受援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不少学校的管理理念、方法,还停留在内地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组团式”教育援藏有着握指成拳的合力,可如何辐射影响更多本地学校,进一步发挥教育援藏效益?按照“建好一所学校、代管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要求,各援藏工作队创新援助工作模式,突出示范引领作用,致力于以21所受援学校为核心,扩大教育援藏影响范围。
“以‘一对多’的模式,我们通过上海—珠峰教育质量攻坚联盟、上海—珠峰教师培训示范基地等,辐射带动日喀则市非受援学校,共享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资源。”上海援藏教师、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张必胜介绍,目前,学校已经结对帮扶日喀则市5所学校。
在“以省包校”的基础上对教育援藏工作进行延伸,湖南工作队通过实施“山南湖南学校联盟”工程,以“一所学校包一个学科”的方法,整合起了湖南省长沙市实验小学、长沙市天心区桂花坪小学等6所知名小学资源,与山南市三小以及市直、县区其他小学组成山南湖南优质小学联盟;以对口支援校拉萨第一中学为核心校,江苏援藏工作队将拉萨那曲市第二中学、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等7所学校纳入发展共同体范围,联合开展“同课异构”教科研活动以及期中期末联考等活动。
2021年7月,日喀则齐鲁教育集团在日喀则挂牌成立,标志着山东“组团式”教育援藏向“集团化办学”的转型升级。借助教育集团模式,山东援藏工作队以受援学校为中心,进一步延展了组团帮扶半径,已吸纳日喀则各区县12所学校为成员校。
“以往我们集中资源主要对口支援一所学校,对区域内其他学校的送教帮扶开展得相对随意。组成集团后,山东援建学校、组团帮扶学校和援建县区学校建立起了更紧密的联系。”薛庆师说,借助“集团化”援藏模式,有助于帮助更多学校提升管理、教学研究水平,推动先进课改理念的传播生根。
迎接挑战、拥抱变化
“云平台”答新题
“校长姐姐,我不太懂如何把国家的概念和我国的国家性质联系起来。”“校长姐姐,今天上午第4节课您能来听一下吗?帮我指导一下。”在林芝市第一中学,广东省第九批援藏教师黄梦华是思政课教师桑吉拉姆眼中亲切又厉害的“校长姐姐”。
2020年秋季学期,西藏高中起始年级统一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思想政治、历史3科教材,这对3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1年4月15日,黄梦华和桑吉拉姆一起给高三学生上了一堂直播公开课。课堂之外,借助当地教育“云平台”,更多的教师观摩了这堂公开课。
3年来,17支援藏工作队不断加快推进受援学校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区内外学校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异地授课、师资培训、教学交流等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云上见”。
今年4月,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和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的学生在“云端”共上一堂思政课。这也标志着陕西教育援藏“云校”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借助5G网络技术,西安高新一中直播教师作为“线上主讲教师”,负责每日教学授课,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教师则在线下开展课前预习、课中笔记、课后答疑等学习效果提升工作。一根网线,牵起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线上线下同步的异地双师课堂。
聚焦异地教研,天津援藏工作队启动了津藏互通优秀领路课“云平台”,为天津、昌都两地教师常态化教研搭建渠道,该平台已开展14场线上教研活动,涉及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音乐、科技等7个学科,昌都市一区十县的1000多名教师参与其中。上海援藏工作队通过上海·珠峰师训云平台——“云教研”系列活动的开展,邀请专家21人进行远程教研,日喀则市学科教师1260人次参与教研,加强了沪藏两地教育资源共享。
发挥教育援藏桥梁纽带作用,重庆援藏工作队牵线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与重庆市西藏中学结成友好学校,两校联合开展“云课堂”“云教研”等线上活动45场次,培训教师258人,组织开展青年教师线上交流活动45场次。
从“云课堂”“云教研”新手到如今的“乐在其中”,日喀则市岗巴县中学教师桑珠次仁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方便自己回看、进行教学反思,还为自己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打开了一扇方便之窗。(记者 梁丹)
上一篇:守护“睛”彩视界 点亮光明未来
下一篇:改革让编外教师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