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热点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

发布时间:2022-07-22 07:19:36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近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深化本科生书院制改革为抓手,以推动学院、书院协同育人为着力点,创新整合育人资源,积极探索建设富有西电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构建“全师育人、全程培养、全校协同”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党建引领 探索社区育人模式

  该校坚持“党建引领、先锋模范、志愿服务”理念,探索“党建+社区网格化”学生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生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加强学生社区党组织建设

  ——创新学生社区的党组织建设。该校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成立书院功能性党组织,按照楼宇物理空间设置“网格化”特设党支部。低年级实施“4次思想汇报+2次培养联系鉴定+1次总体状况分析+X门五育通识课程”的“421X”社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吸收管理干部、专家教授、辅导员等310余人加入特设党支部,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900余人;高年级实施预备党员“一二三四”评价体系和正式党员管理积分制,从理论学习、学业帮扶、志愿服务与自我管理等模块对党员进行考察评价,促进党组织从教学区向生活区延伸。

  ——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的模范作用。该校依托社区党员组建学业小导师“励学课堂”“思益课堂”辅导讲座,形成“党员带头、全员积极参与”的社区学业帮扶氛围,党员累计担任学业小导师254人次,结对帮扶480人次。以党员宿舍率先挂牌,推动实施宿舍卫生“红黄绿牌”预警,设置“党员卫生责任区”,分模块设立“党员先锋岗”,组织学生开展疫情防控、书院活动、社区服务等志愿活动百余次,入党积极分子全部加入社区抗疫志愿服务队伍,学生党员在主动参与中不断加深对先锋模范作用的理解。

  ——丰富党员在学生社区的学习活动形式。该校组建大学生党史校史宣讲团,组织开展“毛主席创建西电的故事”专题讲座、“重温校史 缅怀先烈”等主题宣讲40余次,开展“血战长津湖”“鏖战上甘岭”等主题宣讲20余次。拍摄制作“我和我的西电”“我们这十年”系列原创微视频30余部,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路径与模式,组织“行走的党史”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创建“红色家书叙党史”“红色歌曲忆百年”等特色栏目,开发西电首部原创校史剧本《永不消失的电波》,“线上+线下”累计开展30余场沉浸式“红色剧本+”活动,促进党史学习教育更生动立体、更入脑入心。

  
强化改革驱动 打造双院育人共同体

  

  该校从建设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战略目标出发,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育人模式重构,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完成学科交叉融合、跨界培养的教育形态转变,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挥学院-书院双院育人优势开展特色书院活动

  ——重组机构,流程再造。该校调整重组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成立本科生院,负责制定本科生教育教学规划、政策、标准及通识教育教学大纲等,实现招生、教育、教学、就业全链条运行及入校前置教育到毕业后追踪调查全周期管理。下设7个住宿式书院,实施学生大类培养,以打造专业交叉、文理交融的“一站式”学生社区为特色,落实五育并举,推动融合育人,面向学生社区开展大学生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素质拓展、事务服务等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机制,优势互补。该校探索实行书院4年通识教育、学院3年专业教育的“双院协同4+3”机制,建立“行政班、专业班双轨并行”机制,学院立足“第一课堂”,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专业班、突出专业纵向贯通,开展专业教育,利用师资队伍、科研平台、校企合作、校友等优势资源,策划组织实施相关的讲座报告、实习实践、现场教学等专业教育实践活动。书院立足“第二课堂”,发挥社区优势,组建行政班、突出文理横向交融,开展通识教育,对标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建设涵盖“德智体美劳”的5类536门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群,引导、推动各类育人资源注入学生社区,营造学生社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良好氛围。

  ——强化联动,融合发展。该校完善学院与书院联络沟通、协同保障机制,加大育人队伍的互动渗透,实施书院联席会议制度及学院领导列席书院院务会制度,学院、书院在学生社区联合共建“AI”实验室、联合实验中心、健身房、朋辈加油站等研学空间30余间,联合实施“德显”“雏鹰”“雪球”等学生发展计划,学院推动导师、科研课题组以及行业名企等入驻学生社区,书院输送学科交叉、文理交融的跨学院学生团队投身研究工作,“学科+社区”有效融合、良性联动,双院共同发力为学生搭建更为完善的发展平台。

  
强化一线规则 建设社区育人全矩阵

  

  该校凝聚各方力量,所有部门、全体教职工下沉学生社区育人一线,构建形成以学生社区为阵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员参与的育人工作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九支队伍”进书院工作

  ——发挥高层次人才示范作用。该校选聘“国字号”人才担任住宿式书院院长,打造“院士进书院”“教授午餐会”“MEETING HOUR”等系列品牌活动,学生发展中心每月定期举办教学名师、专家学者等名师导航报告,形成“转身就是大师、身边就是专家”的社区育人氛围。选聘学科带头人担任社区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1项。

  ——形成全员育人新局面。该校践行一线规则,实施“辅导员、学业导师、管理干部、领航学长、朋辈益友、心理咨询师、体育教师、联系医生和公寓管理员”等九支队伍进书院制度,每支队伍每月通过“菜单式指导+精准化对接”的形式,面向社区学生开展指导不少于1次,心理咨询师、体育教师、联系医生每周入驻书院坐诊答疑,学院主要负责人100%进学生社区,创新推动入党积极分子等到职能部门跟岗实习,实现“管理干部深入社区,学生参与部门事务”双向互动。实施知名教授担任新生导师制度,每学期选拔1200余名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新生“领航学长”,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全面实施“1导师+4硕博研究生+20本科生”本科生导师制,1296名教师(占教师近60%)担任本科生导师,以社区导学为主要形式,年开展本科生导学活动10368次,每学期组织社区成长讲堂、导师分享会等品牌导学活动300余场,选拔“学业朋辈小导师”600余人,每学期开展课程辅导1300余次,覆盖学生学习发展的各个环节,学生对社区整体满意度达97%。

  ——提升精准育人实效。该校锚定学生个体及群体发展差异化需求,搭建匹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成长支持平台,建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交流大厅,成立思政工作研究中心、网络思政教育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等开展量表式、规划型指导,年均指导学生6000余人次,推动育人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助力学生发展。

  
强化信息赋能 开创管理服务新局面

  

  该校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化的学习和生活一体化学生社区,搭建数据驱动信息平台,以多维评价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部分数据信息系统平台

  ——赋能全过程学生管理。该校完善“学生电子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学生在校数据。建成人脸识别安全智能预警系统,每日将未归宿舍学生信息实时推送给辅导员,建设“社区数据中台”,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消费异常、网瘾宅居、素质能力“短板”等多维预警体系。建成“线上+线下”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有效集成260余项服务项目,学生使用APP即可实现 “一网受理、零次跑路、一次办成”,年服务17万人次。

  ——赋能多维度过程评价。该校打造多模块集成的“大数据+学生社区党建”系统,全链条信息化记录学生党员“推优入党-培养发展-作用发挥”不同阶段参加活动的数据,形成学院书院互相认定机制,打破把学习成绩作为党员发展、党员评优唯一条件的瓶颈。围绕“五育并举”,建立涵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的“4种关键能力+12项核心能力素养+1000多个能力评价点”学生能力成长飞环模型,生成学生个人能力画像,基于学生画像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评奖评优、保研等;生成群体数字画像,从专业、学院、个人不同维度反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赋能个性化精准服务。该校建设智课平台,形成系统性的育人资源库和可复用的课程体系,为教师教学创新、辅导员晚点名、学生自主学习等提供资源支撑,通过西电小C机器人实现网络虚拟实时答疑、AI实验机器人等,打造“自助式”实验环境,实现全过程指导。构建困难生精准识别模型,开展“隐形资助”。

  经过4年的探索与实践,该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效初显,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获评高校书院联盟成员单位“最佳展示奖”,申报的《建设新时代特色书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陕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下一步,该校将加快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持续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安全保障、整合育人力量、浓郁社区文化、提升服务质效,打造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生活园地,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207/20/1255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