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权威声音 > 广西启动202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

广西启动202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

发布时间:2022-07-27 19:22:41作者:佚名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2年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下简称“助学贷款”)受理工作于7月20日正式启动,受理时间为7月20日至9月30日,助学贷款继续实行首贷申请“预约办理”和续贷申请“线上办理”模式,有需要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广西籍大学生可在此期间申请办理。为进一步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学生资助工作,针对目前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办理贷款的北海户籍大学生,自治区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决定对北海籍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时间延长至10月30日。

  为了缓解大学生还款压力,我区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学生免息和本金延迟一年偿还的优惠政策,对于今年和往年毕业的学生在2022年内应偿还的利息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承担。若毕业学生还觉得偿还本金有困难,还可以自主申请延期1年偿还2022年应还本金,不计复利。预计今年广西减免助学贷款利息2.33亿元,可申请延期偿还本金4.45亿元,全区共有 41.84 万应届及往届高校毕业生可从中受益。需要办理本金延期偿还的毕业生可登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线服务系统申请,利息不需申请,由承办银行直接办理。

  此外,我区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已开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热线电话,学生及家长可在周一至周五的行政上班时间,咨询助学贷款、入学补助等方面政策。在这里特别提醒:近期一些自媒体宣传凭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可以去社区领取教育奖励金500—3000元,请考生仔细甄别信息来源,并向自己毕业高中和户口所在地学生资助部门老师咨询。对来历不明的含网址链接的短信、彩信、邮件等,不要轻易安装下载,保管好个人身份、银行账户信息,切勿将密码及验证码告诉陌生人。

2022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指南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办理的助学贷款。

  贷款额度: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2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6000元。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

  贷款期限:将按剩余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确定。

  贷款利息及利率: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自毕业当年起需要支付利息,在5年还本宽限期内只需偿还利息。贷款利率将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同期五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Y-30个基点(即LPR5Y-0.3%)。每年12月21日根据最新LPR5Y调整一次。

首次贷款办理流程

  借款学生需登录学生在线系统(http//sls.cdb.com.cn),完成注册并填写个人及共同借款人基本信息,提交贷款申请,已通过预申请的学生,打印《申请表》并签字后,按系统提示上传申贷材料。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携带借款学生与共同借款人各自的身份证原件、户口本原件、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原件或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未通过预申请的同学还要携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原件,前往市县资助中心签订贷款合同。最后,持《受理证明》前往高校报到,并请高校资助中心老师于当年10月10日前录入电子回执。

远程续贷办理流程

  续贷学生本人登录学生在线服务系统(https://sls.cdb.com.cn),确认个人及共同借款人信息后,提交续贷申请,选择网上签订方式,并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成功后,远程贷款申请提交至市县学生资助中心,借款学生无需前往现场办理,只需耐心等待老师审批受理即可。市县资助中心审批受理后,借款学生会收到回执验证短信并可自行登录系统打印合同和《受理证明》。请凭回执验证短信或《受理证明》前往高校报到,并请高校老师于当年10月10日前录入电子回执。

如何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信息

  1.注册并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学生在线系统(https://sls.cdb.com.cn/#/)查询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

  2.拨打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服务热线95593咨询;

  3.拨打自治区高校学生资助热线0771-5815566、5815296咨询;

  4.拨打各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电话咨询。

 2022年全区各级教育部门学生资助咨询热线电话

  

  


原文链接:http://jyt.gxzf.gov.cn/jyxw/jyyw/jyt/t128445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