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调查 > 城口县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助推“双减”提质增效

城口县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助推“双减”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2-08-05 11:28:28作者:佚名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除“千校一面”局面,办学生喜欢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城口县教委深挖内部“潜力”,推进教育管理深度变革,持续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为核心,突出文化打造、文化传承、文化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第一,创新驱动,塑造“三线一区”发展格局。一是整体谋划,系统构建。坚持高位引领,系统推动,聚焦区域特色,明确“红色城口 多彩教育”县域教育特色发展战略定位。结合学校分布情况及乡土文化实际,围绕县城“一中心”,辐射带动“三条线”,形成“三线一区”育人矩阵。东线为“教旅融合”特色区域;南线为“墨香教育”特色区域;西线为“生态教育”特色区域;城区为“红色教育”特色区域。二是精耕细作,百花齐放。按照“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工作思路,遵循培育特色项目、做强特色学科、创立特色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区域特色教育发展路径。坚持把“双减”政策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致力创“丰富+出色”文化,建“规范+特色”学校,培“合格+特长”学生,办“优质+特色”教育。三是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强力推进特色学校示范试点建设,按照“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城乡一体”原则,从师资建设、课程开发、文化内涵等多个层面强化深度研究,形成特色发展经验。组建8大片区共同体,强化交流合作,开展共助共建共促活动,充分发挥各学校优势,优化整合,取长补短,让先进经验“学得会、带得走”,切实增强区域特色发展影响力和带动力。

  第二,改革促动,打造“一校多品”文化名片。一是政策引导“搭台子”。印发《城口县特色学校创建考核方案(试行)》《城口县特色学校评估考核办法》《关于开展县级特色学校、系列示范校、优秀社团申报评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创建要求,细化工作措施,明晰推进步骤,强化经费保障。健全完善特色学校创建“责任落实、监测评价、督导评估”机制,打造师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校园社团发展等展示平台,定期举办校、县级展示活动,切实营造创建氛围,提升特色文化品牌形象。二是教研引领“出点子”。坚持以校为本和以人为本理念,实施课题带动,围绕学校教育特色发展方向确定学校主课题。开展特色项目建设和拓展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特色项目建设中的先导作用、促进作用,借助教育专家和教研人员专业引领,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内涵精度、广度、深度。“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育格局初见雏形,7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市级、县级特色学校22所。三是名家引航“给路子”。加大公益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协调社会团体、卫生、乡镇等校外能工巧匠、乡贤能人、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等社会力量充实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开展“书法、绘画、编织、剪纸”等传统文化课程,弥补校内师资短板,丰富学校特色。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着力激发本地教师首创精神,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第三,开放带动,铸造“多才多艺”时代新人。一是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因地制宜拓展“课外”项目,全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5+2”课后服务,制定课后服务流程图,排笛、航模、彩叶画、厨房小当家等校园社团亮点纷呈,开设兴趣小组、社团800余个。实施“走出去”策略,坚持以多元育人为牵引,统筹校外实践活动,充分整合县域基地、文娱、体锻等实践资源,开展实践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二是着力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坚持政治标准,突出育人主线,把时代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办学理念相结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经典阅读,红色教育”“红色英雄,快乐教育”“民族文化”“励志教育”“尚美教育”“家文化”“红色基因传承文化”“明理通达文化”“墨香文化”等不同学校的文化主题,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真正立志、立德、塑品,充分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三是着力强化实践养成教育。围绕“小手拉大手 文化兴万家”行动,以实践活动贯通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精心设计实践性作业,劳动体验、运动健身、艺术习练、习惯养成等“多元作业”让学生爱不释手。各社区教育学校面向辖区中小学生,针对性开展艺术、劳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教育活动,丰富学生暑假生活,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以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咸宜小学为例,学生书法国家级入展21人次,入展市级作品展览40余人次。国家级现场比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优秀奖1人,4人获得全国特别金奖,6人获金奖,20余人获银奖,全国100强1人,200强3人,300强2人。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qxxx/202208/t20220802_109729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