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 2022〕第4期
(总第365期)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编
2022年3月7日
●湖南以“六个坚持”治理校外违规培训
●浏阳市着力构建教育教学健康生态
湖南以“六个坚持”治理校外违规培训
为增强“双减”工作成果、深化校外培训综合治理,湖南省聚焦“无证无照”“一对一”、上门家教等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问题,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大力开展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坚持责任上肩。将整治校外违规培训纳入全省平安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和乡镇(街道)综合治理网格化体系,落实“县区包乡镇、乡镇包社区、社区包小区、小区包楼长”的“四级包保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教育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履行牵头监管责任,市县两级教育部门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机关干部联点”和网格管理“三项工程”。
坚持党政统筹。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整治校外违规培训攻坚行动方案,将2022年确定为整治攻坚年。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副书记亲自研究整治违规培训工作。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对集中整治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市县党政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督查和执法。
坚持部门联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14家省直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门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形成了强大攻势。各区县从教育、公安、住建、市场监管、城管、消防等十几个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整治违规培训工作专班,联合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和社区力量,重点对中小学校周边、住宅小区、商业楼宇、街边门面等场所,组织开展地毯式排查和执法。
坚持从严惩处。对排查发现的违规培训行为,各地统筹政法、网信、教育、市场监管、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力量,依法严肃处理到位。邵阳市、益阳市、长沙县等地动用大型起重机,当场拆除排查发现的校外培训广告;湘潭市坚决采取“封、罚、吊”处罚措施,做到贴封条关闭一批、严厉处罚到位一批、吊销证照一批;株洲市、常德市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规定实施部门联合惩戒,让违规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据统计,全省在寒假期间共组织3万余人次进行地毯式排查,相关部门出动2800余人次开展联合执法,拆除违规广告2000余条,责令证照齐全的培训机构整改违规培训行为3000余起,取缔无证无照机构1100余家,查处“一对一”等地下违规培训200多起,对10多名违规开展培训的在职教师进行了严肃处理。同时,各地适时将查处情况面向社会动态进行通报,有效形成震慑。
坚持常态长效。省教育厅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校外培训禁止性事项负面清单,制定了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培训材料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出台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政府指导价,建立预收费监管平台实行常态化资金监测,开展校外培训收费专项检查,不断健全规范校外培训的长效机制。
坚持源头防范。寒假前夕,省教育厅公开向家长发出抵制校外违规培训倡议书,通过媒体宣传和召开专题家长会等途径,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自觉抵制违规培训。全省印发文件明令禁止在职教师违规开展或参与校外培训,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签订“双减”工作承诺书,引导行业协会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自律,力求在源头上遏制违规培训。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长沙市、株洲市、邵阳市、永州市等地动态更新培训机构“白名单”,怀化市联合融媒体制作推广《证照齐全机构辨别指南》,着力压减校外违规培训滋生空间。
浏阳市着力构建教育教学健康生态
浏阳市大胆探索,守正创新,上下联动,协同并进,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双减”,构建教育教学健康生态。
抓统筹,全市“一盘棋”。按照“1+X+N”模式整体建构,即以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的文件为统领,市“双减”办统筹、协调、组织和督查;教育局为主体,“双减”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合作单位制定“X”个具体工作方案;各镇街教育发展中心和学校为主阵地,出台“N”个工作实施细则,按照既定时间表、路线图,合力推进减负提质。加强宣传造势。与本级官媒联合开设电视专栏《浏阳教育新天地》,聚焦教育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奏响教育发展和谐乐章。
优质效,校内“吃得好”。一是优化课堂作业,为“双减”强基固本。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双减”提质增效的关键,不断加强校际教师资源整合。出台《浏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提质新十条》,大力推进智慧课堂普及运用,推出优质高效课180余堂。创新推出“351”模式,成立市、镇街、学校三个层面作业协调管理小组,把控作业管理的设计、公示、调控、批改、展示5个环节,加强统一指导和督查,评选出优秀作业设计400余个。严格考试评价,上学期末浏阳河小学、官渡芙蓉学校、沙市完小等学校均以“游戏闯关”形式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测评。二是优化课后服务,为“双减”提速助力。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实施课后服务3个“1+1”模式,即采取“学科+社团、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形式,建立中小学课后服务校外机构“白名单”,鼓励学校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弥补师资力量不足,增强课后服务的参与度和吸引力。全市除教学点外308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教师参与率和有服务需求学生参与率均达100%。继续开放中小学校380多个运动场和9所体育馆、5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同时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进红色景点、博物馆、图书馆、非遗文化场所等参观研学,同时组织开展公益劳动、垃圾分类、小小讲解员等志愿服务打卡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1月22日、25日,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湖南教育电视台分别以《“双减”后的首个寒假孩子行程“大变样”》《“双减”后首个寒假浏阳学生开启“新玩法”》为题,报道浏阳“双减”经验。三是优化协同育人,为“双减”赋能增温。建设全市家校社共育系统,成立“浏阳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深度研究;举办家庭教育“浏阳名师·公益大讲堂”活动;办好家长学校,推行“家长开放日”,指导家长在“双减”背景下确立合理教育预期;设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形成减负提质社会共识。
严监管,校外“不加餐”。一是答好“组合卷”。按照“指导帮扶一批、引导转型一批、稳妥停办一批、重点监管一批”系统思维,对培训机构进行分类处置。全市164家学科类培训机构中,37家继续开办机构均已完成非营利性登记;92家申请转型;其余均申请注销并关停。二是打好“攻坚战”。持续以高压态势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和巡查,查处无证办学机构 26家、违规收费4家、虚假宣传3家、超前教学4家、周末开展学科培训10家,对情节严重的7家机构予以行政警告。三是把好“资金关”。开通省内首个“民办教育服务平台”,建立“身份认证制”“最低余额制”“分段付费制”等资金监管机制,实施“一码收费”。浏阳市培训机构查处案例列入教育部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