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经验交流 > 邵阳市念活“导”字诀 做好“加减”法 全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建设“五课堂”,打造“双减双提升”宁乡样板

邵阳市念活“导”字诀 做好“加减”法 全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建设“五课堂”,打造“双减双提升”宁乡样板

发布时间:2022-08-05 10:51:59作者:佚名来源: 湖南省教育厅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 2022〕第2期

  (总第363期)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编

  2022年2月16日

  

           ●念活“导”字诀 做好“加减”法

           ●建设“五课堂”,打造“双减双提升”宁乡样板

  

  

  念活“导”字诀 做好“加减”法

  ——邵阳市全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邵阳市通过宣传引导、制度主导、工作督导,全力推进学生作业、校外培训“减”负担,向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增”质效,社会反映良好,育人效果增强。

  大力宣传引导,在互动造势上下功夫。一是以正风肃纪为重点,导向好社会“双减”氛围。组织相关部门、全市教职工和培训机构举办者深入学习“双减”精神,增强服从全局、服务大局的自觉。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发布“双减”政策,提升群众“双减”政策知晓率。在市教育局官微设置“双减在邵阳:让教育回归本真!”栏目,多形式宣传减负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同时,将师德师风建设、“清廉学校”建设、“学位”突出问题整治等工作与“双减”紧密结合,集中整治教师到培训机构兼职取酬、进行一对一补习等违规违纪行为,截至2021年12月25日,共受理问题线索举报81起,查实60起,处理60人,清退追缴资金32.36万元。二是以尊重规律为动力,引导好家长教育理念。树牢立德树人导向,出台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部门工作安排和部门重点举措清单、负面清单,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优化作业布置,抓实课堂教学“六个”关键环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武冈市光明小学探索“基础作业+弹性作业+实践作业”模式。全市课后服务实现应开尽开,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实行“2+N”模式,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如邵阳市十中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设置46门课后服务课程。开通“网上家长学校”1109所,督促家长履行孩子成长主体责任,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三是以规范发展为基础,导流好培训机构转型。通过科学引导主动转型、推介经验辐射转型、规范管理倒逼转型等三个一批,积极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工作,有效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截至2022年1月9日,全市411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至73家,其中转型183家。

  加强制度主导,在整章建制上下功夫。一是及早组建专班,解决组织保障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将“双减”作为重大民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落实意见、成立专门机构。出台《邵阳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及《邵阳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与县市区和中小学校分别签订“双减”两个责任状,明确目标和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二是推行部门联动,解决依法监管的问题。压实部门各自“监管”责任,发挥乡镇(街道)、社区(村)“挥头”作用,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排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对标“双减”工作要求,建立部门联合整治、重点督办机制。实行“包干到片、包点到人”的办法,快速反应作战,对非法培训机构和违规培训行为即报即查、即办即结。短短三个月,共出动执法320人次,查处非法培训机构431家。三是严格考核评比,解决从速严查的问题。建立“双减”工作日报、周报、旬报制度,及时通报县市区“双减”工作推进情况,对典型经验推广学习,对工作不力的即时提醒。把“双减”工作任务分解细化,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调度内容,主要领导亲自抓,月初安排、月中调度、月末排名,层层传导压力。以“四不两直”方式明察暗访,发现违规典型案例,责成属地主管部门从严查处,及时公开曝光,形成“双减”震慑。

  注重工作督导,在抓实落细上下功夫。一是督查手段“齐上阵”。充分运用国家基础教育平台和校外培训监管平台,建立“白名单”制度,加强大数据分析,对问题即见即改。设立“双减”举报平台,公开监督投诉方式,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督促县市区加强辖区校内校外减负专项督查,对校外培训机构不符合办学资质、违规收取培训费、超标超前教学等违规办学行为开展专项督查108次。建立“明查+暗访”联合督查机制,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联合监管,先后交办问题89个,查处违规机构18家,下达整改通知书10份。二是机构整顿“全覆盖”。全市73个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查问题121个,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清查问题312个,做到无死角无遗漏。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开展培训机构违规广告清理,全市清理违规广告1030处;持续跟踪管理,严禁培训机构利用主流媒体和公共场所刊发培训广告。三是违规现象“零容忍”。对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及时坚决予以取缔,对有照无证的责令停止办学,对不按经营范围开展业务且逾期整改不到位的,直接取缔查封。对高收费、乱收费、圈钱跑路,强制和变相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重拳出击,绝不姑息。针对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或隐形变异开展学科培训的,织牢织密防止网,形成严查严治态势。

  

  

  建设“五课堂”,打造“双减双提升”宁乡样板

  

  

  宁乡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开展“五课堂”建设,全面提升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双减”的基础上实现“双提升”,彰显了宁乡市落实“双减”政策的质量和特色。

  建设“小红花”思政课堂,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小红花”思政课堂建设,各中小学校结合师资、场地、器材、地域及校外周边资源,充分利用该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联网+养成教育资源系统的开发研究》课题成果推进“小红花”思政课堂建设。运用好该市红色文化资源如刘少奇纪念馆、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青年毛泽东游学路线等。定期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让“小红花”的种子根植学生心灵的沃土。打造宁乡“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的党史育人品牌。宁乡市玉潭街道梅花中学把宁觉支部成立的光辉历史作为学校思政课堂建设的抓手,全校师生“知宁觉、说宁觉、唱宁觉、学宁觉”,打造了红色教育品牌。

  建设“小健将”体育与健康课堂,锻炼强健体魄。开展“小健将”体育与健康课堂建设,构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新模式。确立到2025年完成在校中小学生掌握2-3项体育技能的培育目标。各中小学校根据学校师资、场地、学生项目需求制定全期课后服务计划、标准等,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后服务时间。将课后服务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形成每人一项目、每天一小时、每周一活动、每月一竞赛、每季一主题、每期一评比、每年一赛事的项目建设模式,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分学段、分项目制定《宁乡市“小健将”学生体育与健康项目评价办法》,认定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市白马桥街道滨江小学以阳光之能量,锻“健将”之体魄,组建了“足球”“篮球”“武术”“田径”“趣味运动”等社团。市玉潭街道中心小学“小健将”体育与健康课堂开设了男子足球、女子足球、男子篮球、女子篮球、跳绳、跑步、跳远、跳高等,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了亲子交流,获得了家长和孩子的高度认可。

  建设“小才子”美育课堂,提升审美素养。开展“小才子”美育课堂建设,弘扬美育精神,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每周开展才艺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课时,确立到2025年完成在校中小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的培育目标。依据“我欣赏、我创造、我展示、我成功”的艺术思想,丰富发展宁乡传统艺术项目,积极开设美术、剪纸、声乐、棋类、舞蹈等传统美育课堂,拓展麻山锣鼓、宁乡花鼓、皮影、舞龙舞狮等宁乡地方特色美育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习得一门终生受益的艺术技能,丰富精神生活。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展示平台。鼓励引进家长志愿者、退休教师、老干关协老同志等进校当社团活动辅导老师。市东湖塘中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课堂活动,教孩子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学生的合唱视频登上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乡村美育节目《田野里的歌声》。市玉潭街道中心小学“小才子”美育课堂开设了美术速写、传统窗花剪纸、点点滴滴合唱团、棋艺大联盟、舞蹈小明星、戏曲进校园(京剧)、诗词小达人等,课堂精彩纷呈,学生乐享其中。

  建设“小能手”创新探究实践课堂,培养科创精神。开展“小能手”创新探究实践课堂建设,利用科技器材、通用技术等教学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编写“小能手”创新探究实践课堂建设的校本教材。加大科技活动实践基地和场所建设力度,常态开展纸质模型、人工智能、创意编程、创客节等创新探究实践教育活动。积极拓展科技教育资源,依托各级工业园、科技展览馆等特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学校科技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督导体系,每周开展创新探究实践课时间不少于1课时。宁乡市双江口中学结合本地实际,开展集体“五个一”和个人“六个一”科技创新探究实践活动。宁乡市长郡沩东中学构建学科基础课程、活动实践课程、拓展提升课程为模块的三维课程体系,助力学生“知识+能力+特长”发展,开设了3D设计与打印、手工模型、悬浮纸飞机等创新探究实践课堂,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建设“小帮手”劳动实践课堂,增强动手能力。开展“小帮手”劳动实践课堂建设,分学段优化课堂建设,开发“劳动+”农业、工业、文化、生态体验等特色课堂,利用各级工业园、农业产业园、农耕文化园等积极拓展校外研学实践基地。结合家务劳动、乡村振兴、文明创建、文旅融合等工作,以多元多样的方式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把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市玉潭街道资金中学以推进劳动教育发展为抓手,打造食用菌培植基地,五里堆中学与沙田包子校企合作,开创劳动实践课堂新模式,大同灰汤小学将劳动实践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农村孩子感知家乡乡土人情,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

  


原文链接:http://jyt.hunan.gov.cn/jyt/sjyt/xxgk/jykx/jyqkzk/202202/t20220218_10655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