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基础教育 > 铜陵市扎实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 守护快乐假期

铜陵市扎实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 守护快乐假期

发布时间:2022-08-09 23:54:15作者:佚名来源: 安徽省教育厅

  为切实做好暑期关键时段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铜陵市教体局牵头在全市范围开展“监管护苗”2022年暑期专项行动,持续强化培训监督,守护快乐假期。

  据了解,为持续做好校外教育培训治理工作,切实减轻学生假期负担,在“双减”后的第二个暑假来临之际,铜陵市教体局就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暑期校外教育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召开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2022年暑期校外教育培训治理工作。

  

  该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发挥牵头统筹作用,周密制定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暑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有序、有力、有效。依托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在暑期采取“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方式,广泛动员社区、居委会等力量,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拉网式”巡查检查,严防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以及“假注销,真运营”等问题发生。

  

  不仅如此,该市将畅通线索获取举报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对各类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及时更新培训机构“黑名单”,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加快推进综合平台全面应用,指导机构及时上架更新,引导家长在平台选课、缴费,降低培训风险。市教体局将对暑假期间培训机构问题频发、履责不到位的县(区)进行通报。并常态化开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爆雷”“冒烟”监测,妥善处理退费、欠薪、从业人员安置等问题,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风险。

  

  在“监管护苗”2022年暑期专项行动中,该市严查“隐形变异”。针对一些机构和个人隐藏在居民楼内开班授课,少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以“游学研学”“思维训练”“戏剧表演”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突出问题,将7种隐形变异形态列入负面清单,重点整治“住家教师”“众筹私教”以及以托管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违规行为。该市市、县(区)两级联动,出动百余人次,全覆盖排查学科类培训机构,抽查部分非学科类机构和托管班,查处隐形变异培训8起、违规个人5人次。严查“恶意涨价”。该市“双减 ”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协调科技、文旅、体育等部门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和预收费监管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加快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进度;联合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违法违规收费行为,特别是借暑假之机肆意涨价的做法进行摸排整治。

  

  同时,该市有效治理“退费难”,通过加强预收费行为和预收费资金的监管,指导培训机构妥善处理、加快化解家长退费诉求等;拓宽、畅通举报渠道,市、县(区)两级均通过媒体公布举报电话,方便群众及时反映培训收费、缴费、退费等问题,对乱收费、退费难等侵害家长权益的举报线索立办立结。截至目前,办结培训机构退费问题线索5起,完成退费3万多元。

  据悉,“双减”政策落地一年来,铜陵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210个压减为11个,压减率达94.76%。该市教育、公安、市场监管、民政等多部门常态化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排查;并与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出台《校外培训机构预付款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严防“爆雷跑路”退费难等乱象。进一步规范中航时光街、吾悦广场两个校外培训特色街区,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服务,积极引导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校外培训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铜陵市将持续发挥各级“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教育、市场监管、文旅、体育、科技、公安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内,对涉及校外培训的问题进行单独或联合监管,继续营造打击违规培训的高压态势,努力把“监管护苗”行动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事好事。(特约通讯员:徐小波)


原文链接:http://jyt.ah.gov.cn/xwzx/jcjy/405877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