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调查 > 丰都县落实“四大机制”抓紧抓实学生防溺水工作

丰都县落实“四大机制”抓紧抓实学生防溺水工作

发布时间:2022-08-18 10:49:59作者:佚名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丰都县高度重视学生防溺水工作,精准落实“责任划分、宣传教育、风险管控、督查考核”四大机制,全方位、多举措、深层次筑牢学生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第一,落实“责任划分”机制。一是抓“部门联动”履责。成立“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县教委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全县防溺水专项工作小组,研究通过《丰都县2022年防溺水专项工作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县水利局、县委政法委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工作职责10项,推动形成齐抓共管、联防联控工作格局。二是抓“属地管理”履责。各乡镇(街道)严格依据“属地负责”要求,成立“防溺水专项工作小组”,选派专人抓好落实;创新与“河长制”“库长制”工作相结合,各村均组建“防溺水巡察队”,联合校园保安、当地河长库长每日开展水域“三巡”行动。三是抓“看护监管”履责。属地政府、有关部门、各学校(园)联合督促家长落实法定监护责任,与学生家长签订《防溺水安全告学生家长书》10万余份,并全部存档,38名家庭教育讲师每月入社区开展“防溺水宣讲”,督促家长履行防溺水监护职责。

  第二,落实“教育看护”机制。一是强化日常教育。扎实推进学校防溺水“十个一”教育宣传工作,假前指导各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460场次,与学生家长签订《防溺水安全告学生家长书》10万余份,印制发放“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手册”9万余份;58名健康副校长、100余名法治副校长定期入校到班开展专题讲座;依托线上“安全教育平台”开展专题教育,学习情况考核位列全市第三。二是强化家校互动。联紧盯“周末、假期”等关键时间节点,应时推送“防溺水工作提示”信息、“一对一”电话提醒家长3万余名;联合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单位),充分利用“儿童之家”“青少年之家”“妇女之家”等,定期开展“防溺水”主题亲子活动,落实全员大家访5.2万人次。三是强化重点看护。针对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等重点人群,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创新试点打造出“栗米阳光”“鸾妈妈”“鸿鹄之家”等20余个家庭教育互助会,为学生创新开设暑期兴趣课程,有效降低学生到水域闲玩风险;3000余名教师担任1.4万名留守儿童临时家长,全面加强重点人群“防溺水”安全教育。

  第三,落实“风险管控”机制。一是隐患排查沉到底。针对全县学校周边“5条重点河流、82个水库、1656口山塘”等涉水领域,防溺水专项工作小组每月组织开展综合研判,强化隐患管控;组织学校保安、辖区治安、水域管理员开展“五有排查行动”200余次,排查安全隐患60余个,增设安全警示牌137块、防护栏276米、安全隔离带800米、救生设备800套,有效筑牢安全防线。二是巡查劝导守到边。建立“防溺水巡查管理”体系,“243名水域看护劝导安全员、38名责任督学属地监管职责、各村社干部、300余名志愿者”开展定人、定时、定区域“三定”巡逻1800余次,充分发动当地群众主动参与巡查监督,累计劝阻学生涉水行为60余起,加强教育惩戒力度,全力守护学生安全。三是应急处置抓到位。相关部门(单位)协同制定“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应急预案”,指导学校因地制宜建立“校园防溺水应急预案”96份,督促各校进行模拟演练,并将涉及重点水域学校演练情况纳入学校年终综合考核,切实提升学校防溺水应急处置能力;联合当地卫生院、社区组建应急救援队伍30余支,夯实防溺水工作应急队伍保障。

  第四,落实“督查考核”机制。一是上级评估问责。聚焦暑期学生溺水事故易高发时段,“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召开联席会议3次,全面研判涉水风险、审查“校园周边涉水安全隐患报告”;落实学生防溺水工作责任追究机制,严格实施“三责同追”“一票否决”,层层传导压力,有力推动防溺水工作综合督查。二是部门定期督查。县委政法委、县教委、县公安局等建立起定期会商、联合整治、信息共通等督查整治机制和分片包干督查机制,每期开展2次专项督查,将检查结果、溺水事故纳入年终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平安综合治理工作、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持续加大辖区内防溺水工作督导检查力度。三是学校督导考核。建立“县教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安稳办科室为组员”防溺水专项督查小组,充分发挥统筹监管作用,压紧压实38名责任督学、5名防溺水专职人员督查考核职责。4—8月,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明察暗访各校防溺水工作,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办学考核评比,有效推动工作落地。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qxxx/202208/t20220817_110132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