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 河南省教育厅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关于公布全省市、县2021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绩效评价结果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关于公布全省市、县2021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绩效评价结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9-10 21:28:11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

  为加强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管理,提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贷款风险,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三局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考核办法的通知》(教助中心〔2012〕108号)精神,我省下发了《河南省教育厅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关于对2021年度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行绩效评价的通知》(教资助〔2022〕68号,以下简称《通知》),从3月11日至4月30日,对全省各市、县2021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行了绩效评价。现将绩效评价结果通知如下:

  一、整体情况

  受疫情影响,本次绩效评价由河南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按照《河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考核指标体系》(2021年修订),依据各县级学生资助中心日常管理情况和开行系统相关数据,就机构建设、贷款管理情况和工作绩效三个方面,针对A类指标进行打分。绩效评价范围覆盖全省开办生源地贷款业务的170个县级资助中心(其中,包括8个未列入行政区划的开发区和6个代办所辖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的市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同)。

  从绩效评价情况显示:各县(市、区)均建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多措并举确保受理期间的人员安全,贷款申请受理与合同签订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政策宣传、诚信教育效果显著,各项贷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贷款回收率稳步上升;绝大部分县(市、区)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生源地贷款管理系统的信息维护工作、合同变更办理工作和毕业确认工作,风险补偿金归集及时;多数县(市、区)都能多措并举加强贷款回收工作,防范贷后风险;所有县(市、区)设立了专人值守的咨询投诉电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赞誉。

  二、绩效评价结果

  按照《通知》要求,根据绩效评价得分情况,全省170个县级资助中心绩效评价结果如下:优秀单位149个,良好单位21个,优秀率89.35%。(具体名单见附件)

  三、存在的问题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机构队伍建设工作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市、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存在兼职、空缺和工作人员身份不明确现象,存在因人员更换造成工作职责衔接不够,新的工作人员对助学贷款日常管理及系统应用工作都处于摸索阶段;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亟需提高等问题。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信息维护不及时。个别市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存在系统账户被冻结、不能及时谢绝未录入回执学生信息、不能按时提交逾期收缴月报等情况。三是贷后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市县的工作重点局限于贷款发放,未能对贷后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风险补偿金归集不及时,广泛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贷款逾期率过高。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各市、县(市、区)要充实工作人员,落实工作条件和工作经费,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及其它各项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加大生源地贷款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避免生源地贷款工作受理期间发生群体性事件,保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安全有序进行;要结合当年本息回收预测情况,统筹制定全年本息回收计划,加大对学生追踪联络、还款通知和逾期催收力度,发挥多方力量联络学生或家长,督促其及时偿还本息,避免学生因助学贷款逾期而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附件:河南省2021年度县(市、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绩效评价结果

  河南省教育厅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

  2022年8月26日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2/09-06/26022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