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一座因改革而兴起的城市,曾以“均衡教育”而享誉全国,以“阳光教育”实现真正教育公平,以“优质教育”迈进新时代……,教育成为她闪亮的一张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代又一代铜陵教育人精耕细作,创造“铜陵经验”,铸就“金字招牌”,打造“卓越教育”,唱响时代强音,一步步从皖南走向全国,绘就出人民满意、人人出彩的铜陵教育新画卷。
阳光均衡,从“幕后”走向“台前”
花重金“钻”名校、“抢”名师、“挤”名班……每到新学年开学招生之际,家长们都会为孩子的学校发愁,“明星”学校和老师也为家长们的疯狂“追捧”为难,学校一边是人满为患,一边是生源不足,这曾经是包括铜陵在内,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据了解,早在2006年,为破解“择校热”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治理,铜陵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优化布局调整、均衡教育资源、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创造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铜陵经验”而享誉全国,为全国各地教育改革提供“样板”,也让铜陵教育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为破解“择班热”难题,铜陵市在教育均衡发展基础上,再次大刀阔斧,进行招生制度改革,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全面推行“阳光分班”改革,通过均衡师资、均衡生源、均衡配置资源、均衡配置学生等,保障每一个学生都有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位家长都放心。“阳光分班”再次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被教育部向全国推介。
在“阳光分班”过程中,各校通过召开“阳光分班”现场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纪检监督员、责任区督学、教育主管部门督查人员等现场监督,学生或家长代表现场抽签,决定任课教师与班级组合,结果当场公布,并全程录像留存备查。
在2021年,该市再次创新,在“阳光分班”过程中首次引入公证员进行现场监督公证,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现场直播,让无法到分班现场的家长们能“零距离”参与到“阳光分班”中来,让“阳光分班”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下更加公开透明,更加“阳光”。
据悉,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广大学生就近入学、“上好学”的需求,2014年起,铜陵市通过“名校+”,快速、分步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新城区学校联合办学。目前,该市已建成涵盖枞阳县、铜官区、义安区3个县区和51所学校的21个联合办学体;涉及基础教育全学段,覆盖学生超过3万人。通过“名校+”联合办学模式,依托优质学校品牌效应,带动新学校快速成长,实现人民群众“名校就在家门口、名师就在我身边”的教育愿景。
在2014年,铜陵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所辖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行政区划调整后,枞阳县又提前一年于2016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
职教改革,从“配角”成为“主角”
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铜陵市顺势而为,在全省率先吹响职业教育改革号角。当年3月12日,安徽省首个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社会多元办学职教集团——安徽大江教育集团在铜陵市挂牌成立,成为铜陵市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的又一重大举措。
如何推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让职业教育不再只是教育发展“配角”,铜陵市推进探索多元办学,通过市场化手段,将1所中职学校、1所实践基地实质性注入安徽大江教育集团,完成了职教集团登记工作,注册资金为6000万元,同时预留10%的股份向社会资本开放。并完成将新体育中心注入职教集团和引进高职院校,着力打造提供优质中高等职业教育、营地教育和中高端国际化教育的综合教育平台,从而完成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之路,职业教育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角”。
据了解,为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双元育人。该市政府一方面出台《铜陵市大国工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专业遴选、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保障、招生就业”五统一模式推进基地建设,在2020年完成首批机电一体化、模具加工、PCB、数控加工、铜艺产品设计、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240名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初步形成铜陵大国工匠基地人才培养路径。预计到2025年,完成培养5000名复合型技能人才任务,形成“铜陵大国工匠基地”品牌。另一方面又以《铜陵市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为抓手,从“招生、本地就业率、产教融合及为本地企业提供服务、办学成果、企业满意度调查”五个维度对公办职业院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相挂钩,充分调动了职业院校发展积极性,提升了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为不断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满足企业用人需要,该市职业院校与当地200余家企业开展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学徒制、“订单班”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深度合作,并与市经开区管委会签订新兴产业人才委托培养协议,深化产教融合。各职教院校根据企业需求开设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中职学校7个国家示范专业、7个省示范专业获得立项或认定。
不仅如此,该市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市教育、编办、人社、财政等多部门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教育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积极支持职业院校根据需要引进人才,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探索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在住房、安家费,随迁家属安置方面妥善布置。逐步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探索建设“双师型”人才资源库。目前,该市8所高等职业和中等职业院校近1300名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40人;双师型教师826人。另有高技能人才组成的兼职教师162人。
教师队伍,从“建好”迈向“建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每年秋季新学期,除了“开学”,“教师节”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2022年第3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铜陵市全市上下正紧锣密鼓筹备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庆祝表彰活动,该市又将有近200名教师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和奖励。
十年来,铜陵市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为积极打造一具有铜陵特色的卓越教师队伍,近年来,铜陵市聚力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实施“四名”“四优”培育工程,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据了解,2018年,铜陵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名学校”“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四名”培育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300位名教师、200位名班主任、50位名校长、30所名学校。同时,为加快青年教师培养,该市又在2019年实施“铜都青年英才教师”培育工程,并为长期坚守乡村和边远地区教师颁发“孺子牛奖”。并每年投入近700万元用于对受表彰的教师和学校表彰奖励。五年来,该市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教师节表彰。这座曾因“均衡教育”“阳光分班”在全国声名大噪城市,教师队伍建设越发坚实,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责任感不断增强。
同时,为发挥“四名”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班主任、校长专业发展,2019年,铜陵市通过成立首届“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作室,打造名师的摇篮、教研的基地、交流的平台和辐射的中心,通过实行“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梯度推进培养模式,真正把“四名”培育工程打造为促进教师成长的“硬核”。到2022年,该市将建设“三名”工作室90个,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全学段,真正发挥“三名”工作室“点亮一处、照亮一片”引领带动作用,为新时代铜陵市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近年来,铜陵市不断夯实教师队伍建设,坚持重点把好教师思想政治关、专业发展关、成才引导关,大力实施“铜有强师”行动计划,建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以“改革”盘活教师存量资源,在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全省率先出台《铜陵市教师跨县区交流实施意见》,积极化解师资区域不均和学科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1年,参加交流教师数占符合条件交流总数比例为18.29%,超过省厅规定比例8.29个百分点。以“双减”撬动教学能力提升,通过作业设计大赛和“青铜杯”中小学教师业务能力“大比武”,三年一轮,从命制一套试题、撰写一篇教案、上好一节现场课以及“三字一话”基本功入手,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教师参与率达100%。
不仅如此,该市还通过高中领军校长培养工程,打造校长培养系统“升级版”。遴选全市高中学校校长,采取“名校跟岗”和“自主研修”相结合方式,到北京、上海等地区名校,以挂任跟岗学校副校长或校长助理等形式“脱产”学习,全方位、全过程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今年8月份在该市新一轮学校领导干部调整中,首批15名学成归来的学员已成为该市省示范高中、市示范高中“主帅”“名角”。
综合改革,从“探路”实现“突围”
翻看铜陵教育发展史,改革的基因深入骨髓,从学前教育一直贯彻到义务教育,直至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每一项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都是一次探索与改革。
2019年铜陵市率先提出幼儿园“快乐户外2小时”项目方案,全面促进幼儿身、心、美、智协调发展;近年来,又承接全省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在全省试行“快乐3点半”课后服务……
在此基础上,2021年,教育部决定在12个省市区建立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铜陵教育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的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面对新的教育综合改革任务,铜陵市以高质量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立足铜陵实际、对标长三角,以优质公平为目标,以改革破解瓶颈,以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基础服务完善、办学理念先进的优质改革实验区“新名片”,继续擦亮铜陵教育“金字招牌”。
这样一座在教育领域具有良好“改革基因”的城市,如何高质量建设好实验区?
2021年,铜陵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铜陵市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给出了答案。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铜陵市将以项目化管理为模式,实施党建品牌领航工程、立德树人强基工程、优质资源扩面工程、教育评价改革工程、师资队伍提升工程、课堂教学提质工程、智慧教育推进工程、激发办学活力工程、教育生态优化工程等“九大工程”,建立市、县(区)综合改革协同落实机制,全力推进实验区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
据了解,早在2014年,该市铜官区就在全省率先吹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号角,以校长职级制改革为龙头,以“区管校聘”改革为保障,取消学校行政级别,捅破校长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教师也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铜陵市先后出台《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铜陵市关于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对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做了制度设计。
今年,该市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义安区全区20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正职校(园)长职级制改革已全部完成;枞阳县、郊区陆续出台实施方案,平稳有序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到2023年,市辖区学校将全部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
在实验区建设过程中,铜陵市把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关键之举”。通过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工程”,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改革用人评价等方面明确核心标准和量化指标,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统领各项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推进。
在“双减”政策落地后,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国字号”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铜陵,坚持把推进“双减”行稳致远作为实验区建设的“头号工程”,多措并举、多元创新、多点发力,形成了“双减”下的“铜陵模式”。
据悉,为有效解决城市周边和农村地区学校课后服务力量不足问题,该市率先通过搭建“七彩桥”中小学课后服务志愿平台,发布“招募令”,招募各路“大咖”,指导学生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实践等非学科类课后服务活动。又为有效解决学生假期“看护难”等问题,率先实施中小学生假期“陪伴计划”,集中多方资源,依托青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阅读点)、体育场馆等多种校外资源优势,依托丰富的校内资源,为有需求的学生“量身打造”假期陪伴课程,开展“日托式”“周托式”校外托管和校内托管服务,有效解决孩子假期去哪的问题,极大满足了广大家长的假期需求。
主动探索、优化调整、破解难题、改革突围……未来,铜陵市将以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铜陵答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约通讯员:徐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