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9月7日9时,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新闻通气会,邀请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西安市政府教育总督学王小虎、安康市汉阴县委书记刘飞霞、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荣命哲、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惠朝阳出席,介绍陕西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就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梅争利主持。
陕西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就新闻通气会现场
以下是文字实录。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梅争利
[梅争利]:尊敬的各位嘉宾,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非常感谢大家前来参加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一起探讨和关注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话题。[09:01]
[梅争利]:参加今天会议的嘉宾有,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同志,西安市政府教育总督学王小虎同志、安康市汉阴县委书记刘飞霞同志、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荣命哲同志、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惠朝阳同志。让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和记者朋友的光临![09:01]
[梅争利]:我是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梅争利。[09:02]
[梅争利]:今天会议有三项议程,时间是90分钟。首先请王海波同志通报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情况。[09:02]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
[王海波]:同志们,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国第3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今天,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行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新闻通气会,向全社会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基本情况。[09:03]
[王海波]:首先,我代表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对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陕西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教育工作一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节日的问候![09:03]
[王海波]: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及我省的《实施意见》,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09:03]
[王海波]:一、主要成就 (一)教师队伍数量相对充足,结构渐趋合理。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到2021年,陕西省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70.5万人,专任教师54.32万人。其中,幼儿园(含学前班)专任教师10.1万人,小学专任教师18.5万人,初中专任教师10.4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5.6万人,工读学校专任教师32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733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6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7.8万人。从教师的数量和结构来看,我省已经建立起一支数量相对充足、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基本满足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09:05]
[王海波]:(二)教师专业建设不断加强,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逐步形成。[09:05]
[王海波]:一是学历层次不断提升,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99.3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6%,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93.33%;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8.95%,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14.79%,我省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实现。高校新进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79.62%以上,高校教师队伍逐步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09:06]
[王海波]:二是职称结构日趋合理,中高级教师比例有所提升。其中:小学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约占41.57%,副高及以上占5.12%;初中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约占15.6%;高中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约占27.3%;高校教师副高以上职称3.51万人,约占46.6%。[09:07]
[王海波]:三是专业能力逐步提高。我省连续多年实施“师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强师计划,截至目前,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突破9.5万人,占基础教育专任教师19.3% 。同时,持续通过“国培计划”和“省培项目”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师德素养、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09:08]
[王海波]:(三)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教师活力得到激发。[09:08]
[王海波]:一是全面推行“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总量控制、统筹调配、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公办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的归口管理,切实落实中小学的用人自主权。[09:08]
[王海波]:二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2022年,全省交流轮岗教师达15946人,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教师9859人,其中名师、高级教师等5428人次,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34%,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09:09]
[王海波]:三是全面下放高校用人自主权。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建立完善岗位总量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建设等实际需求和在校学生变动情况,适时动态调整,加大对高校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对高校拟入编人员实行备案制。[09:09]
[王海波]:四是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17年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一次性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同时省教育厅加强对高校职称下放后的监管和服务工作。2022年印发《陕西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通知》(陕人社发〔2022〕16号),围绕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信用和惩戒机制、实行评聘结合及严格聘后管理五个方面,进一步推进职称改革。[09:11]
[王海波]:(四)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有力,名师名家不断涌现。[09:11]
[王海波]:一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础教育“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三级分别指省、市、县三级,三类分别指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三种骨干教师类型)逐步完备。按照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相结合的模式,切实发挥省市县三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培养命名省级教学能手8526人、学科带头人1646人、教学名师374人。评定中小学正高级教师633人、特级教师1450人。省级骨干教师达到1.26万人次,市级骨干教师2.36万人次,县级骨干教师5.36万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省委教学名师46人,教育部领航工程名师名校长10人。[09:13]
[王海波]:二是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当前,陕西高校共有“两院院士”48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9个。通过建好用好高层次人才队伍,有力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09:14]
[王海波]:(五)教师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09:14]
[王海波]:一是保障教师待遇落实。夯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同步增长。通过调整教师基本工资标准、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提高班主任津贴等措施,教师收入水平不断提高。[09:15]
[王海波]:二是不断完善荣誉制度。积极开展评优树模工作,树立新时代三秦教师良好形象。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开展师德标兵、最美乡村教师、优秀模范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及师德建设示范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世家学习宣传对象等评选,发挥各类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的示范引领作用。[09:15]
[王海波]:三是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推进尊师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推动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维护师道尊严,厚植尊师文化。支持鼓励行业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体现“教师优先”,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09:16]
[王海波]: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09:17]
[王海波]:一是党建引领,增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建党百年活动,发挥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红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突出思想铸魂,努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强化教师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09:17]
[王海波]:二是丰富形式,努力强化师德为先观念。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强化年”活动,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第一课”“必修课”,积极推进师德专题教育。持续组织开展“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深化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等专题网络培训,大力宣传师德先进个人和群体,积极强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养。[09:17]
[王海波]:三是严惩失德行为,涵养风清气正教育生态。明确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师德建设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有偿补课、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等师德失范问题,2019年以来,省教育厅先后通报各类教师失德违纪典型案例40起,取消70名骨干教师的称号,严惩失德违纪教师,维护教师职业形象。[09:18]
[王海波]:(二)积极推进强师计划,努力推进专业能力提升。[09:18]
[王海波]:一是重视教师教育。开展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加强师范专业办学质量监测评估,引导师范院校突出培养教师的主责主业。省教育厅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成立“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建设高层次的教师学历提升、人才培养和教育研究、决策智库平台。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由陕西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咸阳师范学院对渭南师范学院开展帮扶。[09:19]
[王海波]:二是抓好骨干带动。在基础教育开展省市县三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三类骨干体系建设,创新“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工作机制,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引导各县区的“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通过成立工作站、坊、室,开展共同研修,服务和推动教学改革。[09:20]
[王海波]:三是推动全员提升。十年来,平均每年投入1.2亿元实施教师“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苏陕协作教师培训等专项培训,每年培训教师8.5万人次。推进校本研修,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09:21]
[王海波]:(三)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不断释放教师队伍活力。[09:22]
[王海波]:一是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上,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通过下放中小学用人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校长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动力。[09:22]
[王海波]:二是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上,积极执行人才编制周转池计划,进一步扩大高校岗位聘用自主权,参照生师比合格标准,重新核定省属高校岗位总量,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09:22]
[王海波]:三是骨干引领成关键。实施“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活动,运用名师课堂、课题研究、结对帮扶等多种措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提升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09:22]
[王海波]:(四)推进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对乡村薄弱地区倾斜。[09:22]
[王海波]:一是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力度。推动国家部委支持项目的落实。2021年秋季学期起,再次“提标扩面”,全省所有县区逐步实施补助政策,落实专项奖补资金3.21亿元,月人均补助428.96元,吸引和稳定更多优秀人才留在乡村学校任教。[09:23]
[王海波]:二是创新教师培养机制,重点倾斜薄弱学科。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央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师计划”,建立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重点为乡村培养学有专长、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小学全科教师、“一专多能”的初中短缺学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确保艰苦边远地区和体音美等紧缺薄弱学科优先足额补充,不断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09:24]
[王海波]:三是注重教育资源整合,多渠道扩充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推动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与教研、科研和电教部门实质性整合,建立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逐步形成省市县校多级联动网格化教师培训体系,发挥好教育扶智平台作用,积极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 教师培训”大平台,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09:25]
[王海波]:三、基本经验[09:25]
[王海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不断提升,惠师政策有效落实,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形成了一些工作经验。[09:26]
[王海波]:(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09:26]
[王海波]:教师队伍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文件,为落实中央4号文件,省委常委会坚持每年专题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各级也建立起党委、政府统揽,教育部门牵头,编制、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职责明确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我省教师队伍建设驶上快车道奠定坚实的基础。[09:27]
[王海波]:(二)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是保证。[09:27]
[王海波]:良好的制度是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几年,围绕落实中央4号文件和省委5号文件,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教师管理的制度建设,涵盖了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县管校聘”、交流轮岗、待遇保障、教师培养培训、骨干体系建设、职称制度改革、荣誉体系完善、违规行为惩处等各个方面,保证了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正确,思路清晰,有章可循,操作性强,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09:27]
[王海波]:(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根本。[09:28]
[王海波]: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努力构建思想政治过硬、师德师风高尚,育人水平精湛的新时代教师发展格局,严把教师入口关,不断提升教师的招聘条件,从学历、专业等多方面保障教师发展的高起点;提升专业化水平,借助“国培”“省培”项目以及校本研修等系列化教师成长培训,保障教师发展的持续性,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科研成果纳入教师考核项目中,促进教师自我提高。[09:28]
[王海波]:(四)强化政策落实措施是关键。[09:29]
[王海波]:一分决策,九分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需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为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落实,省上把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等政策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建立了特岗教师工资待遇“年年清”制度,高校职称改革视导制度,师德师风建设“双月报”制度等,督促各级相关部门狠抓落实,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09:29]
[王海波]:四、下一步教师队伍建设重点[09:29]
[王海波]:经过不懈的努力,近些年我省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期盼,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各项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师德师风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能力还亟待提升,教师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城乡教师专业发展还不平衡,教师待遇水平及社会地位还不够高等问题。围绕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09:30]
[王海波]:(一)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建设相关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励、惩处六大制度,打造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抓好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查处失德违纪行为。[09:31]
[王海波]:(二)大力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推动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学协同育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举办教育学科,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稳步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落实院校分类评估,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守好师范教育质量“生命线”。[09:32]
[王海波]:(三)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流动。教师考核评价坚持“破五唯”,注重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考核,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贡献,破除SCI至上,边破边立,发挥教师评价“指挥棒”良好导向作用。[09:32]
[王海波]:(四)努力创造教师乐教环境。切实关心基层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推进教师周转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广大教师的住房问题,提高教师待遇水平,改善教师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自豪感,使广大教师乐教善教爱教。[09:33]
[王海波]: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各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力支持,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在下一步取得高质量的发展,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成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09:34]
[梅争利]:刚才,王海波同志向大家分享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陕派风格,让我们看到了近年来陕西教育发展的丰硕成果。同时,海波同志也向大家介绍了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下一步工作重点。[09:34]
[梅争利]:会议第二项,部分市县和高校介绍本地本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09:35]
[梅争利]:请王小虎同志介绍西安市教师队伍建设成果。[09:35]
西安市政府教育总督学王小虎
[王小虎]:近年来,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强力推进“以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强师计划,努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下面,我就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09:36]
[王小虎]:西安是基教大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基础教育质量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市共有基础教育和职业高中学校3728所,其中,高中167所、初中334所、小学1170所、幼儿园1987所、职业高中55所、特殊教育学校14所、专门学校1所;在校学生184.56万人,教职工17.33万人,专任教师12.44万人。[09:36]
[王小虎]:全市教师队伍呈现四个特点:一是体量较大,增幅较大。今年,全市共招聘公办教师7015名,教职工人数较上年增长了6.25%,专任教师人数较上年增长了5.16%。[09:37]
[王小虎]:二是结构趋优,成长性强。今年共招聘博士、硕士研究生1702名,占新招聘教师总数的24.3%,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市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率、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不断优化,基础教育阶段现有正高级教师198人、高级教师12639人、一级教师36187人。[09:38]
[王小虎]:三是学识扎实,示范性好。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家型教师脱颖而出,全市基础教育阶段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1人,全国模范教师15人,全国优秀教师46人,省级特级教师171人,省级、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总量分别为2109人和7256人。[09:38]
[王小虎]:四是爱岗敬业,队伍稳定。全市共有“乡村学校从教三十年教师”22707人;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像何亚兰、赵丽萍那样长期扎根山区、扎根农村的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好。[09:39]
[王小虎]:我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师德,厚植育人情怀。坚持高位谋划。落实好《西安市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西安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归口管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丰富宣传载体。依托赛教、送教下乡、“为党育人 向党汇报”全市教师演讲比赛等活动载体,开展岗位练兵,广大教师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继承发扬西迁精神、红烛精神,当好“四个引路人”。强化辐射引领。在“名校 ”工程中,一批校园长成为“一长多校”的实践者,成为“名校 ”共同体的主导者,名校长的引领辐射效应明显增强。[09:40]
[王小虎]:二是提能力,精心培训培养。注重梯队建设。积极建立“骨干、卓越、教育家”型教师梯队,培养认定首批“骨干”型教师1500名、“卓越”型教师300名,正在培养“骨干”型教师1575名、“卓越”型教师205名、“教育家”型教师100名。坚持以培促提。市级财政每年列支4000万元,实施《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计划》和《校园长能力提升计划》,培训校长教师20万人次,确保培训方式新、项目精、效果好。用好西安品牌。深入实施“名师 ”和“名校长 ”工程,3117个“名师 ”研修共同体,共吸纳成员教师2.4万余名,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下校诊断、网络指导等方式,使一大批农村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100个“名校长 ”领航研修共同体,通过教育科研、团队研修、特色案例推广、送教下乡等方式,使649名成员校长快速成长,培养了一批政治坚定、情怀深厚、学识扎实、事业开阔的名校长。常态化录播与教材同版、课程同步的“名师公益优课”1430节,向全市免费开放,累计浏览量6600余万人次,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一致好评。[09:42]
[王小虎]:三是推改革,激发教师活力。“编制周转”重统筹。建立区县内公办学校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区域内教师动态调配,鼓励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聘任,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县管校聘”严标准。深入推进教师“区(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严格落实“三定一聘”工作要求,实现教师工作岗位、岗位工作量、岗位职责和岗位人员“四清晰”。“交流轮岗”促均衡。加大城乡学校间校长教师交流,校园长教师交流轮岗6313名,交流总数占全省总量的26%,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09:44]
[王小虎]:四是暖师心,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政治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提高社会地位。20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共表彰奖励“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师德标兵”等优秀代表355名,示范团队、先进集体67个,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市委、市政府在每年教师节前后,看望慰问老党员教师、优秀教师、乡村教师、家庭困难教师等,提升教师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提高职业地位。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动态调整长效机制,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已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出台了公办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绩效总量管理办法,坚持绩效分配向一线岗位、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倾斜,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成为常态,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09:44]
[王小虎]:虽然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使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西安市将聚焦办人民满意教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教师,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全力保障教师待遇,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时代重任的“四有”好老师的优秀队伍,为推动西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贡献教育力量![09:45]
[梅争利]:西安作为我省基教大市,在市域内的师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的鲜明典范。“名师 ”“名校长 ”“名校 ”在成就大批优质教师的同时,助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09:46]
[梅争利]:请刘飞霞同志介绍汉阴县教师队伍建设成果。[09:46]
安康市汉阴县委书记刘飞霞
[刘飞霞]:按照会议安排,我向大家报告汉阴县教师队伍建设“345”模式。[09:47]
[刘飞霞]:汉阴县位于安康市,全县版图面积1365平方公里,辖10个镇141个行政村18个社区,总人口31万,是闻名遐迩的油菜花乡、陕菜之乡、书法之乡。汉阴人杰地灵,文有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三位新文化运动大师蜚声海内外,武有何振亚、沈启贤、杨弃三位开国将军建立功勋,是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区。[09:47]
[刘飞霞]:汉阴崇德尚文,尊师重教传统悠久,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4.9万人,在岗教职工2588人。五年来,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 97.12 %提升到 99.74 %。2022年全县 1820人参加普通高考,高考参考人数万人比位居全市第一,本科上线1668人,本科上线率91.62 %。汉阴相继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职成教育示范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陕西省教育强县、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09:48]
[刘飞霞]:一、强化三项保障,筑牢师资建设基石。[09:49]
[刘飞霞]:一是强化扩权赋能,建立人、财、事权相统一的管理机制。我县自2014年推行教育人事编制县控局管校用,经费校财局管。县机构编制部门将教育系统事业编制总数核定后,交由县教育部门细化管理,结合县域师资布局、各学校发展需求,统筹管理教师流动调配。教师人事调配和晋级晋档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教育经费由财政局按年初预算统一划拨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在教育部门下设副科级教育经费管理核算中心,将中小学校由一级预算单位变为二级预算单位,实现了教育部门人、财、事归口管理,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益和办学质量。[09:50]
[刘飞霞]:二是优化收入分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建立汉阴县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和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联动机制,每年统筹4000余万元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发放乡村教师津补贴和表彰奖励,实现了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目标。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出台《增量绩效考核办法》,打破平均分配,实现校际、校内两个“优绩优酬”。通过绩效考核,成绩突出的教师每年可多领取增量绩效3万元,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09:51]
[刘飞霞]:三是聚焦能力提升,建立教师培训成长机制。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建立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校长能力提升培训、新任教师跟岗培训、名师引领骨干培训四大培训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开展脱产学习和全员培训,建立25个名师工作站,带动全县中小学校连片研修、校本研修,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持续提升。[09:51]
[刘飞霞]:二、搭建四座桥梁,促进师资力量均衡。[09:52]
[刘飞霞]:一是建立对口支援桥。根据全县中小学布局,分片建立11个大学区,由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学校任学区长学校,负责选派优秀教职工到其他学校交流任教,实行强校带弱校、抱团共发展。五年来,已有1050名优秀教师在学区学校间任教交流。[09:52]
[刘飞霞]:二是建立能手考核桥。将省市教学能手赴农村学校任教并至少培养1名教学能手作为考核合格的基本条件。五年来,已有42名省市教学能手到山区农村学校任教,有效促进了教学能手队伍青蓝相继、薪火相传。[09:52]
[刘飞霞]:三是建立留乡待遇桥。坚持待遇向乡村基层倾斜、向艰苦边远学校倾斜,根据工作生活条件和交通距离等差异化因素,将全县学校分为三类十档,按100至1500元定岗按月考核发放教师生活补助,并叠加执行乡镇干部工作津贴,两项补贴叠加月增资最多可达3000元,不仅稳住了乡村教师的“人心”,还吸引了城区教师主动到山区任教,打破了逆向流动瓶颈。[09:53]
[刘飞霞]:四是建立干事创业桥。深入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培养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能手48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29名,市县级教学能手511名,打造了一支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建立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选拔任用机制,树牢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导向,根据工作实绩选拔任用校长61名,锻造了一支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的校长队伍。[09:54]
[刘飞霞]:三、坚持五个优先,推进师资梯次流动。[09:54]
[刘飞霞]:实现中小学教师队伍梯次有序流动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课题,畅通教师从乡村学校到城镇学校流动渠道,让教师不仅“去得了”,而且“回得来”,是实现梯次有序流动的关键环节。对此,我县结合县域师资力量布局和教师队伍梯次建设需要,在充分倾听基层教师呼声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汉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作流动管理办法(试行)》,按照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学科配套、网上公示的原则,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正常的前提下,搭建起教师由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反哺农村的良性循环。[09:55]
[刘飞霞]:《办法》的核心是坚持五个优先:一是省市教学能手优先流动;二是综合考核成绩优异者优先流动;三是在同等条件下县级以上优秀(模范)班主任优先流动;四是在同等条件下工龄长者优先流动;五是年满30岁大龄单身青年教师在符合调动管理办法条件的基础上优先流动。五年来,全县累计有序流动教师 527名,761名教师自愿从城区赴乡村任教或继续留乡任教,充分激活了全县教师队伍的“一池活水”。[09:56]
[刘飞霞]:通过创新推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345”模式,形成了城乡师资双向流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广大乡村教师安心安业、争创一流,有效激发了全县教师队伍活力,助推了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09:56]
[刘飞霞]:下一步,我县将坚定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创新探索实践,持续优化教师管理机制,着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环境,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的人才智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09:57]
[梅争利]:汉阴县注重师资的梯度化发展,敢创新、求务实,勇探索。“345”模式打通了城乡师资双向流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本土式的教学大家能够留得下、教得好。人才智力支撑教育强县更强。[09:57]
[梅争利]:请荣命哲同志介绍西安交通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成果。[09:58]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荣命哲
[荣命哲]:尊敬的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 近年来,西安交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动形成人才引领发展新格局。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教师队伍建设情况:[09:59]
[荣命哲]:一是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党管人才,高举爱国奋斗旗帜,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09:59]
[荣命哲]: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并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时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勉励师生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给全校师生以巨大关怀和极大鼓舞,为学校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10:00]
[荣命哲]:回望交大126年办学历程,66年西迁实践,学校始终将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领导交大西迁的彭康校长提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一要靠党的领导,二要靠教师队伍建设,其中党的领导的核心就是要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近年来,学校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以“胸怀国之大者、弘扬西迁精神、勇担国家使命、共创交大荣誉”为使命追求,鼓励人才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10:01]
[荣命哲]:学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建立四级人才把关程序,加强各级党组织在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中的政治把关作用。[10:02]
[荣命哲]:充分利用陕西富足的红色资源,在延安、梁家河、照金等地建立教育基地,开展国情研修班、“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等活动,创办新时代“大先生”讲坛,打造“大先生”系列微话剧,以思想文化品牌活动引领筑牢育人根基,涌现出“最美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三秦楷模”等一批先进典型,近五年来600余人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奖励。[10:03]
[荣命哲]:二是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吸引培养人才,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10:03]
[荣命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10:04]
[荣命哲]:今年6月份学校召开了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人才强校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要求,搭建了定位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人才发展支持体系,实施了领军、青年拔尖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等计划,持续推进专职科研和博士后队伍建设,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近五年学校高层次人才数量显著增加,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89人、青年人才171人,入选陕西省人才项目235人;专任教师净增800余人,规模稳步扩大,中高级职称占比75%、45岁以下占比65%,结构大幅优化。[10:05]
[荣命哲]:学校聚焦内涵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坚持“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价值导向,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顶层设计。制定《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工作举措》,探索多元化用人方式,完善绩效分配改革,建立健全基于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制度、代表作评审制度,建立完善有利于大团队建设的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制度、教师双聘制度,有利于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多学科成果认定举措,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不断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生态和文化氛围,激发人才创新活力。[10:06]
[荣命哲]:在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支撑下,学校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运行机制不断优化,落实“四个面向”,做好“四个服务”的能力水平持续提升。近五年来,学校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圆满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数量居全国前列,60%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关键岗位就业,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多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0:07]
[荣命哲]:三是打造区域人才集聚平台,突破产学研融合创新瓶颈,助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10:07]
[荣命哲]:学校坚持将服务陕西作为重要职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西部创新港平台总窗口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6352”工程。按照“学校主动、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要求,建立与企业、政府、高校院所协同推进的合作交流机制,探索联合引才用才模式,建设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研发平台8个,与陕建、陕煤等省属企业组建联合创新体近百个,引进培养6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8]
[荣命哲]:学校发起举办“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研讨会”,广泛吸引优秀人才来陕创新创业。设立在学校的“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作为首家位于西部的国家级博士后创新平台,目前有30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数1600余人,引才成绩显著。[10:09]
[荣命哲]:学校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成立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组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构建校企协同育人课程体系,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做好成果推广宣传,2021年完成科技成果使用权赋权63项,孵化新兴产业科创企业63家,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5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经费1.14亿元。[10:10]
[荣命哲]:学校制定实施《服务陕西、服务西安发展若干举措》,广泛调动资源,助力平利县、横山区、柞水县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完任务,推进乡村振兴。面对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广大教师和医务人员奋战在科技抗疫和临床一线,涌现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一批先进个人。[10:11]
[荣命哲]: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西安交大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奋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助力陕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卓越贡献![10:12]
[梅争利]: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批批交大老教授以实际行动铸就“西迁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下,交大人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把人才强校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从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生态文化到区域人才集聚平台的搭建,交大正以实干业绩致力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10:12]
[梅争利]:请惠朝阳同志介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成果。[10:12]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惠朝阳
[惠朝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围绕职教特点,不断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把教师作为立校之源、兴校之本,坚定不移的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从“引、培、管、赛、评”等五个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截至目前,我校柔性引进院士2人,引进大国工匠3人、技能大师10人、聘任首席专家2人、产业教授12人、客座教授11人,引育博士116人,二级教授8人、三级教授13人,二三级教授总量位居西部高职第一。为将我校建设成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10:16]
[惠朝阳]:一、拓宽渠道引进,扩充教师队伍。学校围绕教学改革建设需求,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人才办牵头抓总,二级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根据队伍现状,抓好中长期规划,更新人才观念,放大工作格局和人才视野。一是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柔性引进院士,设立秦裕琨院士工作站和卢秉恒院士工作室。二是积极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校从教,建立包含大国工匠、技能大师、产业教授、兼职教师等分类管理的816人兼职教师库。三是针对思政工作队伍配备不足问题,采用阶段推进方式,高标准招聘辅导员33名、心理教师5名、思政课教师45名,切实落实辅导员、思政教师两支队伍配比要求,师资队伍得到有效充实,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和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10:17]
[惠朝阳]:二、分层分类培育,提升教师质量。面对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专业实践能力不高,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学校构建了“师德为先、注重技能、以老带新”的教师培育机制。一是师德为先,开展大学习。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学习全国师德楷模等多项活动,使工匠精神入心入脑入品格,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师德高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极大提振了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注重技能,开展大培训。依托在合作企业设立的教师培训基地,实施教师到企业一线轮岗计划,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提升创新,有效增强了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信心和决心。三是以老带新,开展大练兵。发挥名师、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分类开展专业课教师教学比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思政教师大练兵等活动,打通了新进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家教师的成长壁垒,构建起了教师成长“五级”阶梯式的培养体系,形成了赶、学、比、帮、超的浓厚氛围。[10:21]
[惠朝阳]:三、优质资源共享,打造教师团队。为了有效提高教师实践和双语教学能力,培养国际通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职教集团、育人战略联盟等实体化产教融合平台及海外分院、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致力打造“双师”“双语”“领军”教师团队。一是与北京精雕、宁夏共享等企业深度开展长期合作,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开展双边人才技术研发与交流,着力培育教师“教学、专业、科研、创新、服务”五大能力,按照初、中、高、工匠型四级双师标准,认定双师型教师863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6.6%。二是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师国际化发展培养体系,引进海外归国人才,先后认定30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课教师,积极发挥具有留学背景教师在海外实践工作与外语的优势,推进学校开放与深层次的质量提升,编制的12个专业标准、182门课程标准被尼日利亚等国引进,学校服务“一带一路”能力有效提升。三是聚力打造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教学改革、育训结合及成果转化方面的引领作用,相继培育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领军教学团队1个。[10:21]
[惠朝阳]:四、科学多元评价,激发教师活力。基于过去教师评价方式单一、评优晋职导向不明等问题,学校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提高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在评审中的比重,突出教书育人实绩,注重对履责绩效、创新成果、人才培养实际贡献的评价,率先提出“除应试教育之弊、纠五唯评价之偏、去功利主义之害、求精准有效之策、务立德树人之本”,多元化开展教师综合评价,为教师成长“指路子”“提点子”“让位子”“发票子”“压担子”“给面子”,提高教师地位、扩大影响、提高待遇。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五唯”倾向,让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回归到了正位。引导广大教师把精力花在专业上、把主责主业落在课堂上,把功夫下在学生身上,有效激发了教师发展活力,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念、懂奉献的匠师队伍。[10:22]
[惠朝阳]:面对职教高质量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还存在一些不到位、不适应的地方。下一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职教师资发展新路径,持续优化评价导向、激发教师活力,培根铸魂育新人,努力营造教师爱国、爱校、爱生、敬业、乐教的浓厚氛围,着力打造一支德技双馨、引领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实现职教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力量。[10:23]
[梅争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拓宽师资引入渠道、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师队伍培训途径、创新教师评价机制等多方面打造“双师”“双语”“领军”教师团队。以优质教师队伍助力职业教育再上新高。[10:24]
[梅争利]:会议第三项,与会嘉宾答记者问,请记者朋友提问。[10:25]
人民网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我们留意到,2021年,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这份意见与我们之前出台的相关政策比较有哪些新的变化?[10:26]
[王海波]:“三级三类”骨干教师成为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主要包括对基础教育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遴选、培养与管理办法,相较而言,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10:27]
[王海波]:一是通盘设计,突出主线。强调我省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突出教师队伍建设“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强师计划的总思路。二是明确方向,突显特色。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三个类型骨干教师的遴选条件、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时限和预期目标,突显陕派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特色。[10:27]
[王海波]:三是整合力量,整体部署。明确了在“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管理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的职责,也夯实了人社、财政及教育督导等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明确培养规模,强化培养考核,落实津贴待遇,力求整体部署,合力全面推进。[10:28]
陕西日报记者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西部科技创新港是“秦创原”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窗口,西安交大如何发挥人才优势,成为“秦创原”汇聚人才的动力引擎,助力陕西追赶超越?[10:29]
[荣命哲]:西安交大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决策部署,自觉担负平台总窗口建设单位的重任,以“6352”工程为抓手,建立与企业、政府、高校院所协同推进的合作交流机制,着力推进以人才引领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建立。 学校主要领导作为“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参与顶层设计并推进工作落实。学校探索实施“学校招、社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高层次人才引用模式,强化学科交叉、科技成果转化认定,推动双导师、“科学家 工程师”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10:33]
[荣命哲]: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引擎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是打造区域人才集聚平台,全方位培养吸引人才。依托“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研讨会”等优势平台,广泛吸引优秀人才来陕创新创业。二是深化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坚持分类管理、科学评价,强化“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着力建强产学研融合人才队伍。三是营造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良好氛围。坚持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用“绿色通道”,推动省市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10:41]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近年来,西安市实施了“名师 ”“名校长 ”工程,在社会各界反映很好。下面,请您谈谈西安市“名师 ”“名校长 ”工程实施情况。[10:42]
[王小虎]:西安市实施“名师 ”“名校长 ”工程师是深入贯彻落实《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9年西安市制定“名师 ”工作三年实施方案,我们从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市级教学名师中遴选出“名师 ”研修共同体主持人,每位主持人联系8至10名同学科的“三级三类”教师作为核心成员,组建一批集教科研、教研、培训、资源开发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各位成员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能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各级评优、赛教等活动,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市级“名师 ”研修共同体302个、区县级967个、校级1848个,吸纳成员教师2.4万余名。今年以来,市级“名师 ”研修共同体已开展研修活动1900余次,开展“送教下乡”、跨区域送教活动180余次。“名师 ”团队录制播出的1430节“名师公益优课”,面向全市师生免费开放,累计浏览量6600余万人次,让师生足不出户即可共享名校名师资源,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0:47]
[王小虎]:2020年西安市开始实施“名校长 ”工程,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团队研修特色案例推广、送教下乡等研修活动,帮助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校长更新办学理念,探求立德树人路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截至目前,我市组建了“名校长 ”领航研修共同体100个,吸纳649名校园长作为领航研修共同体成员。今年以来,“名校长 ”领航研修共同体开展研修活动420余次。[10:47]
[梅争利]:提问到此结束。各位来宾、记者朋友们,新闻通气会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很全面地介绍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部情况,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继续关注我省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为主题的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持续关注我省教育发展。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祝各位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10:48]
延伸阅读:
陕西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就新闻通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