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权威声音 > 广西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公告

广西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公告

发布时间:2022-09-25 05:03:58作者:佚名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广西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即将开始。报名实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网上报名、缴费及确认时间(一)网上预报名、缴费时间(仅对我区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开放):2022年9月24日至27日,每天9:00—22:00。(二)网上报名、缴费时间:2022年10月5日至25日,每天9:00—22:00。(三)网上确认时间: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4日,具体时间由各报考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安排。二、报考费根据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厅《关于我区普通高考等报名考试费收费标准的批复》(桂价费〔2009〕212号)规定,考生须缴纳报名费每人40元,考试费每人每科40元。三、广西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2023年,我区共有14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面向全国招生:广西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北部湾大学。四、报考点2023年,我区共设34个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点,其中14个设区市招生考试院(考试中心)报考点,分别是:南宁市招生考试院、柳州市招生考试院、桂林市招生考试院、梧州市招生考试院、北海市招生考试院、防城港市招生考试中心、钦州市招生考试院、贵港市招生考试院、玉林市招生考试院、百色市招生考试院、贺州市招生考试院、河池市招生考试院、来宾市招生考试院、崇左市招生考试院;20个高校报考点,分别是: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北部湾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贺州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五、报考要求(一)我区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我区普通高校2022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可不受广西户籍限制在我区报考,其他往届本科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考生等非应届生需户籍或工作地在广西方可在我区报考。(二)本校设有报考点的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只能选择在本校报考点报考;本校未设有报考点的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安排如下:1.桂林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广西师范大学报考点报考。2.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报考点报考。3.河池学院、柳州工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广西科技大学报考点报考。4.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广西民族大学报考点报考。5.南宁理工学院、桂林旅游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桂林理工大学报考点报考。6.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南宁学院、广西警察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广西中医药大学报考点报考。7.百色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右江民族医学院报考点报考。8.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北部湾大学报考点报考。9.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南宁师范大学报考点报考。10.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报考点报考。11.梧州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贺州学院报考点报考。(三)非应届生应根据报考专业的考试科目选择报考点,考试科目全部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的非应届考生应优先选择户籍或工作地的设区市招生考试院(考试中心)报考点报考,户籍或工作地的设区市招生考试院(考试中心)报考点容纳考生人数达到上限的情况下,可自行选择仍有考位的我区其他设区市招生考试院(考试中心)报考点报考;考试科目中有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的非应届考生应选择高校报考点报考。(四)报考专业所考科目中含5XX科目(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的考生只能选择在广西大学报考点、桂林理工大学报考点、广西科技大学报考点或广西艺术学院报考点报考。请考生注意,我区各报考点所能容纳的考生有限,一旦达到人数上限,该报考点将不再接受非应届考生报考,请考生尽量提前完成网上报名报考和缴费手续,不要集中在最后一两天,以免因剩余考位有限而无法选择就近的报考点。其他事宜请考生查看各报考点的报考公告和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章程。六、考生报名流程(一)报名前的准备。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有关招生政策和规定,做好网上报名的准备工作,提前填写考生信息。(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和缴费时间为2022年10月5日至25日(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我区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在2022年9月24日至27日(9:00—22:00)进行网上预报名并缴费,不接受我区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外的考生进行预报名,预报名并完成缴费的考生,在正式报名阶段如不进行信息修改,报考点将以预报名信息进行核对确认。考生须登录报名网站(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网址:https://yz.chsi.cn),按提示和要求如实填报本人信息并缴费。注意事项:1.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为避免多占考位,影响其他考生报考,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请考生在完成网上缴费前,先确定本人填报的报名信息是否准确无误,特别是招生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等重要信息。报考点关闭之后,已成功报名缴费的非应届考生不能再修改本人报名信息,否则将提示不符合该报考点的报考条件。考生(含应届生考生)一旦重新填报报名信息,原报名信息全部失效。请考生注意,只有完成网上缴费,网上报名才算成功,未在规定时间(10月5日至25日,每天9:00—22:00)内完成网上缴费的,逾期不能补缴,也不能参加网上确认。2.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三)网上确认。网上确认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4日,具体时间安排请查看各报考点的报考公告。考生需按报考点要求及时上传相关材料,所需证明、证件材料如下:有效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外省户籍考生(不含我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和2022年毕业的我区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还须提供以下材料之一:公安机关核发的在有效期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考生本人广西区内的房产产权证或商品房备案证明。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的《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报名信息经网上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行承担。七、其它事项(一)请考生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办理。(二)考生必须认真、如实填写网上报名有关信息,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报名信息误填、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三)已完成网上确认但未参加考试的考生,报考费不予退还。因网络技术原因,造成同一报名号重复支付的,将退还重复支付部分的报考费。请考生不要在缴纳报考费后立即注销银行卡,否则将影响退费。(四)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时提交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盖章及本人签名的《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和身份证正反面,将以上两份材料原件扫描成PDF文件上传,等待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审核通过后方可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广西生源考生需登录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平台网址:http://zwfw.gxzf.gov.cn/)进行报考资格确认,具体信息请登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专栏查看。非广西生源考生请咨询本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考资格确认。(五)考生报名时不需要出具所在工作、就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工作、就读单位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解决。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由考生自行承担责任。(六)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主动关注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各报考点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广西招生考试院、各报考点等官方网站发布的有关信息,了解考试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七)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地方和军队招生单位,按照教育部和军委政治工作部的相关规定办理。八、相关咨询电话(一)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咨询电话0771-5337501。(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咨询电话0771-5595639,0771-5815200。(三)各报考点咨询电话:

  

  


原文链接:http://jyt.gxzf.gov.cn/jyxw/jyyw/jyt/t1311169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