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调查 > 永川区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永川区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发布时间:2022-12-12 14:41:31作者:佚名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为推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永川区从“高位推动保就业、政策驱动稳就业、政企联动促就业、主动服务助就业”等方面综和施策,全力以赴为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力争实现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5.5%,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的目标。

  一是高位推动保就业。今年,永川区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359人,同比增加67.6%。为助力毕业生就业,永川区高位推动保就业,按镇(街)属地精准分解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指标化、清单式推动就业工作落细落实。定期召开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项分析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解决就业援助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高效运行周调度、月通报机制,构建高位推动、目标明晰、责任明确、纵向联动的促就业工作格局。截至10月,针对全区2022届2359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4118人次,促进2164人就业,就业率90.39%。其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46人,就业率80.7%。

  二是政策驱动稳就业。坚持稳经济就是稳就业的工作思路,梳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求职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形成政策大礼包,从稳住市场主体、稳就业促增收、财政金融支持、保基本民生等方面强化工作措施,真金白银地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出台《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在全市率先将大学生贷款最高额度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超出国家限额部分由区财政全额贴息,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截至目前,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人68万元,兑现一次性吸纳就业、一次性扩岗补助、就业见习补贴、公益性岗位等补贴47.48万元,挖掘政策性和市场化岗位1834个,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多渠道就业创业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政企联动促就业。利用“永企汇”“永川就业”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热情。针对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结构特点,区教委、区人社局等部门积极与辖区3个产业促进中心、行业主管部门联合举办“‘就’在金秋·‘职’面未来”、直播带岗等大型线上招聘会,促进人岗精准对接。坚持就业难与招工难一体解决,发展问题与民生问题统筹解决,针对企业急需管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等问题,创新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模式,政企联动举办“小规模、多频次、精匹配”线下招聘会,有力促进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截至10月,105家企业参加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客服经理、渠道经理、结构工程师等岗位2700余个,2832人次投递简历,助力1315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市场化就业。

  四是主动服务助就业。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制定“一生一档、一人一策”专项实名帮扶方案,分类施策帮就业。对就业意愿强烈的毕业生,委托智慧人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实施“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专项行动,采取邮寄一封慰问信、推送一份政策包、组织一批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措施,精准开展“131”服务,积极推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对就业意愿不强烈的毕业生,区教委、区人社局等部门协调各动镇(街)相关责任人员、劳务经纪人等,带岗、带政策走进村(社区)入户开展就业服务,一对一进行职业指导,推荐就业岗位,帮树“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对有公招考试意愿的学生,及时提供推荐全市公招考试信息。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充分挖掘政策性岗位潜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募集就业见习岗位进行安置,兜牢民生底线。截至目前,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化渠道实现就业1645人,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56人,参加见习岗位实习锻炼130人,因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7人,就业服务率达100%。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qxxx/202211/t20221104_112645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