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访谈 > 濮阳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托起学子大学梦

濮阳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托起学子大学梦

发布时间:2022-12-12 15:54:45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近日,濮阳市生源地助学贷款集中办理工作收官。2022年,濮阳市共有29792名大学生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2.96亿元,办理人数和贷款金额较去年分别增长了21.8%和49.5%。

  

  今年,是受疫情影响的第三年,各行各业的发展均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办理助学贷款意愿的人数剧增。为真正做到服务于民,方便于民,濮阳市资助中心审时度势,按照工作预案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多措并举妥善应对,积极采取错峰办、延时办、预约办、网上办等多项措施,满足贷款学生办理需求,做到了应贷尽贷,保障了贷款受理期间学生、家长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确保了2022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平稳、高效、有序、健康进行。

  

  为做好今年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濮阳市资助中心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加强政策宣传、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贷后管理、突出诚信教育、狠抓优质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详实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宣传前移,形式多样。在贷款集中办理前,该市多次组织高中、中职学校进行预申请工作,通过预申请的学生无需再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就可办理贷款。今年濮阳市共通过预申请学生2.1万余人,极大缓解了集中办理期间的压力。通过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指南、致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的一封信、悬挂宣传横幅、开设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前期宣传,明确了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时间、地点、政策、申请条件、申贷流程、申贷材料和咨询电话等,有效提升了学生及社会各界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知晓度。

  

  统筹安排,平稳推进。召开全生源地助学贷款专题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研讨了集中办理期间方案措施,制定了详实的《濮阳市202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急预案》《濮阳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建立了集中办理预警机制,妥善处理突发情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求各地采取给受理场所消毒、通风、测量体温、佩戴口罩、设置“一米线”等措施,避免在受理过程中出现扎堆、排队、拥挤等现象,确保学生、家长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对办理窗口、办理时间、预约办理、错峰办理、秩序维护、咨询答疑、便民服务等提前筹划和统筹安排,确保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准备充分,服务精细。各办理服务大厅提前进行了电脑、打印机、高拍仪、手写板等贷款设备的精心调试和反复预演。各县(区)联合移动公司配置了面部识别防疫设备。在办理地点悬挂横幅、指示牌,摆放展板,设立家长休息区,购置了帐篷、饮水机、水杯等,为贷款学生和家长提供整洁的环境。招聘了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贷款志愿者,加大培训力度,让志愿者明确岗位责任,熟知工作流程,更好地助力助学贷款工作。贷款期间及时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贷款高峰期建立了主任接待日制度,通过现场解答、电话答疑、助学贷款QQ群、微信群等各种形式,解答学生和家长的疑问。

  

  精准认定,应贷尽贷。在集中办理期间,学生不在预申请名单中,但因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家庭变故或确因家庭经济困难等情况确需申办的,尤其是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各地依据学生提供的家庭困难佐证材料,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承诺并签字,直接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手续。尤其是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受疫情影响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作为重点对象,贷款金额可按最高额执行,坚持了“应贷尽贷”与“精准滴灌”并举。

  

  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该市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工作全部实现了网上申请、远程续贷、文件影像存档和合同电子签订的无纸化,借款学生或共同借款人只需携带所需材料原件前来签订电子合同,有效解决了学生和家长在申请贷款过程中有关资料复印量大、效率不高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贷款的效率。尤其是开通的网上远程续贷,使续贷的学生在家中就能完成所有的申贷手续,经办资助中心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远程续贷学生的审核。让家长和学生少跑路,减去了往返路途的奔波,实现了助学贷款“一次办好”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赞誉。

  

  (濮阳市教育局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2/10-11/26224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