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调查 > 开州区打造闭合链条保障特殊教育“兜底帮教”

开州区打造闭合链条保障特殊教育“兜底帮教”

发布时间:2023-02-02 22:59:40作者:佚名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近年来,开州区教育系统聚焦构建保障、关爱、帮扶全周期闭合链,以建好家、担好责、铺好路为目标导向,全力打造“兜底帮教”特殊教育体系,着力让特殊群体学生享受到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第一,聚焦保障兜底,立好“逐浪之帆”。一是精准摸排,不漏一人。组建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教师“五级”责任网格,全覆盖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2场,摸排特殊群体学生1508人,建立“一生一案”教育档案354份,保障残疾儿童少年100%入库入学。根据残疾程度、家庭情况、家长需求等内容,动态完善特殊群体学生登记台账,确保数据更新精准精确。二是分层教学,不遗余力。实施特殊学生分层分类培养关爱计划,严格落实“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和中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指导随班就读学校制定“一对一”辅导关爱方案80余个,安排教师每周送教1次,每次2课时,常年上门服务残疾学生1.42万人次。三是发展动能,不断提升。联合卫健委、民政、残联及医疗结构组建特殊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常态提供“评估、转衔、安置”支持服务。制定第三期特殊教育专项提升计划,坚持把特殊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和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做到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同规划、同部署、同指导,确保特殊教育工作高位推动。

  第二,聚焦关爱兜底,担好“扶困之责”。一是凝聚社会关爱。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人员、社会志愿者近300人,组建特殊教育志愿者团队,常年开展爱心走访20余场次,结对特殊群体学生50余名,完成微心愿30余个。发动爱心企业家出资5万元购买衣服和生活用品,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二是协调部门关爱。充分发挥交通、卫健、民政及乡镇资源优势,组建特殊群体协调帮扶工作组,建好用好儿童之家42个、“心灵驿站”40个,选聘“爱心妈妈”200余名,开设特殊学生上下学公交站点20余个、就医绿色通道5条,到校入户开展防溺水、反诈骗、爱心体检、义诊、心理辅导等活动1000余场次,全力关爱特殊学生身心健康。三是精准政策关爱。实施特殊群体学生“扶贫助学”计划,全面拓宽入园入学、营养午餐、寄宿、助学等资助渠道,常年落实资金1.06亿元,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4619人,保障残疾学生正常入学。联合公安、医疗卫生机构、法律援助中心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协作救助机制,义务提供残疾办证、法律咨询、医疗保障等指导服务。

  第三,聚焦帮扶兜底,铺好“成长之路”。一是落实“培智”措施。投入资金180余万元,建成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1个、资源教室40间,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网络化标准教室36间,增设个训室2间。设立特殊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和资源中心经费,常年开展普特融合教育、培智教学能力等培训活动50余场,实现教师持证率、参培率2个100%。建成特殊教育康复与指导中心,主动与社会专业康复结构建立合作关系,同10余个部门单位建立康教培智支撑平台,推动教育与康复同步。二是注重“扶技”方式。坚持尊重个体差异和注重潜能开发有机结合,实施“扶苗”成长计划,开设康复训练、手工制作、乐器学习、语言培训等特色课程10余类,重点把培养生存、生活、沟通、就业“四种”能力融入培智赋能全过程。积极对接爱心企业,共建残疾学生教育实训基地2个,新增入企实训等课程2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近年来,40余名残疾学生成功就业、10名残疾学生先后获得国市区三级荣誉。三是强调“扶志”方向。坚持康教结合、正常融入,实施“一校一品”策略,设立“提升学生素质”“培养成长空间”“创造美好未来”等教育目标,以“六一”儿童节、植树节、建队日、开学第一课等节点为契机,联合普教学校及校外专业资源,常年组织100余名残疾学生参加开州春晚、特奥运动等赛事活动,着力让学生在参与中融入社会、展现才能、提振信心。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qxxx/202301/t20230120_115308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