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专栏 > 数字之光照亮教育未来

数字之光照亮教育未来

发布时间:2023-02-19 03:06:58作者:佚名来源: 教育部

  2022年以来,教育部党组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集中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坚持用字当头、敢字为先,以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为根本,扩大优质资源和服务有效供给,扎实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

  教育数字化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建设教育强国开辟了全新赛道、增添了强大动能。

  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教育发展

  67亿次

  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上线,截至2023年2月10日,平台总浏览量超过67亿次,访客量超过10亿人次

  52.9万所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连接52.9万所学校,面向1844万教师、2.91亿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建设起世界最大的教育资源中心

  2101万件

  国家智慧教育门户开通服务大厅,设置就业服务、考试服务、学位学历、留学服务等四个栏目,涵盖26项政务服务,全年累计办件2101万件

  1313万

  2022年7月20日,在国家智慧教育门户上线“暑期教师研修”专题,截至2022年8月31日,全国1313万教师参加专题研修,提高教研能力

  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

  4.4万条

  中小学平台现有资源4.4万条

  446册

  涉及30个教材版本、446册教材

  1173个

  职业教育平台接入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在线精品课6757门,视频公开课2222门

  2.7万门

  高等教育平台汇集2.7万门优质慕课,覆盖全部14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

  6.5万余条

  上线首批300门优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提供6.5万余条教材、课件、案例、信息等各类教学资源

  30多万条

  研究生教育板块汇聚专业学位案例4500个、一线医师撰写的规范化病例报告8万多份、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检索”20余万条、企业创新需求30多万条

  推动优质资源全球范围共享

  200多个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访问用户覆盖六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量持续走高

  900余门

  推动“慕课出海”,高等教育平台向世界提供900余门多语种课程

  11个

  在世界慕课和在线教育联盟机制下,推动了11个国家的13所大学开展国际学分互认

  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55%

  依托职业教育平台,全国有接近55%的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运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和资源创设教学场景,解决实习实训难题

  18.4万门

  高等教育平台开设“慕课西部行”专栏,为725所西部高校提供18.4万门慕课及订制课程服务

  4.2亿人次

  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378.5万门次,学生参与学习达4.2亿人次,西部地区高校共计参加慕课应用培训2.2万校次、175.5万人次

  有效服务抗疫期间“停课不停学”

  1亿

  中小学平台正式改版上线以来,全国19个省份的浏览总量均超过1亿

  163%

  高等教育平台在吉林省、上海市获得大规模应用,疫情期间参加线上学习活动的学生增长163%,活跃课程增长95%

  支撑“双减”效果明显

  53倍

  中小学平台设置“专题教育”“课后服务”等板块上线以来,日均浏览量2891万次,最高日浏览量达到8997万,比“双减”前提高了近53倍

  80%

  课程教学、课后服务资源浏览量占比80%以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

  有效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1370万个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共享岗位达到1370万个

  111期

  上线“互联网+就业指导”直播课111期、累计观看3.2亿人次

  31.6%

  通过平台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从2021年的24%增长到2022年的31.6%

  (数据来源:教育部 见习记者程旭整理)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302/t20230213_10441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