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财经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秉持“就业育人”理念,结合实际,形成“12345”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行动共同体,聚焦发展两翼,巩固三大支撑,紧扣四大驱动,健全五大机制。学校抓重点,强引领,全力推进各项就业工作落实落地,为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蓄力赋能。
打造一个行动共同体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强化校院两级就业工作管理机制,注重“校、院、信息员、辅导员”四级联动,构建“校、院领导—用人单位—学业导师—就业导师—专业课教师—优秀校友”六位一体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就业工作行动共同体,形成人人关注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
聚焦发展两翼
针对就业工作对内指导培育、对外合作联络的特性,学校在学生能力发展、就业渠道拓展上“两翼齐飞”,确保育才、用才供需匹配、有效衔接。
一促学生能力高质发展。自身硬才能锻好钢,宽肩膀才能扛重担。学校通过课程讲学、技能竞赛、培训指导、政策宣传等将专业知识培养、就业技能培育和职业理想引领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增值。
二促就业渠道高效拓展。学校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校园双选会、企业宣讲会、专场招聘会以及直播带岗、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等活动,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不间断推送岗位信息,平均为每位毕业生提供20余个岗位。近年来,毕业生对工作总体满意度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在95%以上,特岗教师、选调生、征兵入伍等报名人数逐年增多,学生就业领域更趋多元。
巩固三大支撑
经费支撑足额到位。学校每年划拨200万元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为各类特色就业活动及工作任务的开展提供大力支持,充分保障就业工作高效高质开展,稳步落实落地。
师资支撑稳健优质。为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服务,学校紧抓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以及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及业务能力提升交流互促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就业指导能力提升培训,选派一线工作人员外出交流学习,注重业务考核,确保就业工作师资队伍“靠得住、稳得住、用得住”。
平台支撑精准有力。“互联网+”背景下,为给毕业生营造更好的“云端就业”环境,学校与天基人才网合作,对就业信息网站平台持续改版升级,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与精准服务,广泛推广“工作啦”签约中心,为毕业生提供“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便捷服务,掌上一键求职。
紧扣四大驱动
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学校把就业工作列入党政联席会议重要议事议程,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分析研判、统筹部署。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深入工作一线、学生群体指导调研,校长书记亲自抓、学院领导专门管,层层签订就业目标责任书,压实责任、凝聚合力。
校企联动,双向赋能。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与企业开展广泛联络,充分发掘优质企业资源,签订就业实习基地200余家,邀请企业参与毕业生就业技能提升活动,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为毕业生实践锻炼、学职匹配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项目拉动,实操助力。通过备考指导进校园、校友经验分享、咨询指导等就业指导类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工作坊、企业参观等职业规划类活动,求职技巧培训讲座、简历面试训练营、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等技能培训类活动三大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做好职前准备,提升就业竞争力。
帮扶带动,重点关注。以“四个清楚,三个一”为原则落实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需求清、求职进展清、服务举措清,围绕毕业生所思、所想、所盼,进行每月一次沟通谈话、每月一次指导服务、每月一次有效岗位推荐,对困难群体毕业生“一生一策”“一生一档”,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开展困难群体毕业生专场网络招聘,重点关注、重点推荐,确保每一位毕业生学成有出路,就业不掉队。
健全五大机制
健全目标管理机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就业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细化实化任务,严格责任到人。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根据就业工作“四不准”“三不得”要求,对就业数据统计情况进行严格核查,对任务落实情况和履职尽责情况跟踪督导,严格行政问效,促进工作落实。
健全跟踪反馈机制。每年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职业发展状况、工作适应能力等信息,收集毕业生和社会机构对学校就业工作及人才培养成效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等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
健全宣传推介机制。通过宣传栏、网站、公众号、讲座、主题班会、工作简报等多渠道宣传“稳就业”“保就业”相关政策及就业工作新做法、亮点和典型经验,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就业、关注就业。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目标考评与过程考评相结合,明确奖惩条件,建立过程性工作台账与目标考评细则,将重点项目和重要事件作为“考场”,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有效调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性,切实推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郑州财经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