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程。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设立教研教改专项,形成“一人一案”“一课一特”,使教学“内容”活起来;把中国故事、红色故事、川大故事、专业故事穿插于课堂中,使教学“方法”活起来;利用智慧教室和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师生互动交流,使教学“手段”活起来。打造“8秒正能量”“红动1小时”“锐评5分钟”等思政课实践品牌,以社会实践辅助教学、推动改革。
建强师资队伍。组织“青年学者论坛”,设置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思政教师专项),构建发现苗子、吸引苗子和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学院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60%。构建出国访学研学、国内研修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培养体系,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大重大项目培育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
加强学科建设。组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科群,纳入学校14个“双一流”重点学科(群)进行重点培育。增设“党的建设”“中共党史”等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加大重大项目成果培育力度,承担“马工程”及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牵头编写全党党史学习教育读本《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打造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班”,实行“3+1+4”本硕博连读,加强不同学段的衔接,培养优秀博士生。面向全国聘请优秀教师,开设拔尖班课程,本科生按1:1配备学业导师,设立科研项目培育基金和出国交流资助基金,研究生指标向优秀教师倾斜,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