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代表委员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国必先强教,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支撑。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改薄”改善了832个脱贫县办学条件,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各个学段,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700万农村学生;“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103万名教师……
代表委员表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并优先向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倾斜,城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
“得益于国家对教育经费的稳定投入,近年来校园设施设备、教师的生活待遇、特困学生的资助情况等,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提升。”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教师赵桂枝代表建议,要不断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益,把新增教育经费更多用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改善上。
新时代十年,我国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2.9万所,在校生2.9亿人,各级教育普及水平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代表是村里走出的一名大学生。他回忆起小时候,村里没有小学,只能“过溜索”到西溪河对岸的金阳县山江乡中心校读书,来回要10个小时。“现在条件不一样了,村里37个孩子在村小和幼儿园就能学习文化知识。”吉列子日代表说。
代表委员表示,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我国开展2万多所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针对群众反映的义务教育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双减”……这些教育民生工程,进一步支撑了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代表委员表示,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人民群众对教育也有了更多期盼。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推进教育数字化,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超过3/4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
在一线教学岗位耕耘30多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中心小学校长甄兰芳代表对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深有体会:“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应用,开阔了乡村教师和学生的视野,缩小了城乡资源差距。”
“数字化让优质均衡的教育理想成为可能,托举起亿万孩子的成才梦想。”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委员表示,推进教育数字化,要开展平台运行监测,实时掌握智慧教育平台浏览情况,全面落实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利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要完成学科教学使命,更要实现育人价值。应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让孩子们成长为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新时代栋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赵桂枝代表说。
着力完善保障条件,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代表认为,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立足现实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高校力量。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代表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要着力点,重点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要围绕产教融合进行系统设计,明晰路径、压实责任、形成合力,让制度保障真正见效。同时要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相融合,职业院校应围绕产业办专业,推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着力完善保障条件,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甄兰芳代表认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各地优质骨干教师来鲁甸县挂钩帮扶,教师培训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学校发展薄弱环节得到很大改善。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高层次人才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汇聚。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黄晓娟委员建议,要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持续优化教育教学秩序和综合育人环境。同时发挥关键领域改革的作用,带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综合改革。
代表委员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将更加鲜明,14亿多人民共享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将在奋进探索中变为现实。(记者丁雅诵、吴月、张伟昊参与采写)
上一篇: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
下一篇:教育,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