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圆桌
嘉 宾
黄覃梅 全国人大代表、崇左市副市长
覃 鸿 全国人大代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党委书记
黄晓娟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
政府工作报告概要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在教育帮扶、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成果,并在简述今年工作重点时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
教育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围绕如何提升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稳定边境地区教师队伍等问题,来自广西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展开热议。
加大投入力度 改善办学条件
记者:“十四五”期间,广西将实施“边境地区教育提升工程”,从哪些方面着手?
黄晓娟:广西重视边境地区教育发展,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教育发展不平衡,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首先要加大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其次是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大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第三是加大对职业教育建设资金的投入,用来支持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覃鸿:据测算,边境地区学校建设资金需投入62亿元,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需投入6亿元,职业教育建设资金需求为5亿元。由于广西财力支撑不足,建议国家加大我区实施“边境地区教育提升工程”资金支持力度。
黄覃梅:建议国家逐步加大对边境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在制定教育发展政策和安排资金分配时,向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倾斜,安排更多资金支持边境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逐步提升边境地区基础教育教学条件。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师资水平
记者:发展边境地区教育,如何在师资培养和配套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黄晓娟:从2021年开始,教育部实施“优师计划”,每年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约1万名师范生。建议“优师计划”招生向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倾斜,持续为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输送优秀师资。
黄覃梅:建议教育部建立对口“托管帮扶”边境民族地区教育长效机制,发达地区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边境民族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每年分层分批遴选“边境之光”骨干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基础教育名校等进行系统研修培养,为受援校“输血”的同时,增强“造血”功能,为边境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覃鸿:引得进人才,还得留得住人才。据测算,广西边境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资金需求为21.9亿元。因此,须加大对边境地区教师工资性补助、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教师周转房建设等的支持力度。
(记者 冯 辉 周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