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和创新试验典型项目推选结果正式公布,电子科技大学申报的“创新‘135’工作法 精准构筑‘易搬后扶’新社区”成功入选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牵头申报的“凝心聚力高校共建,组团帮扶塔山振兴”成功入选组团式帮扶典型项目。
据悉,这是电子科技大学自2018年起连续第五次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创新‘135’工作法 精准构筑‘易搬后扶’新社区”项目聚焦贵州省岑巩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大有镇大坪同心社区,依托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通过建设“智慧社区”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有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共建共享新格局。岑巩县有1.8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电子科技大学积极协助岑巩县,聚焦1个目标(即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关注3类群体(即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实施5项计划(即精准治理计划、就业增收计划、教育赋能计划、健康提升计划、实践育人计划),不断增强了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精准治理”计划。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开发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前台信息清晰呈现+后台数据规范管理+小程序实时更新”;小程序开设了积分功能,群众建言献策、参与社区活动等都能得到积分奖励,凭积分就可以到学校支持建立的“积分超市”兑换商品,使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显著提升。
实施“就业增收”计划。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扶持建立就业帮扶车间,就近解决留守妇女、残疾群众就业;支持打火机产业园智能化改造,带动易搬群众就近就业;携手成都市就业局组织企业面向群众直播带岗,联合智联招聘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双选会,并充分发挥校友作用,支持职校设立“微电子订单班”,助力搬迁户孩子顺利实习就业。
实施“教育赋能”计划。设立师资提升项目,组织中小学教师到附中附小跟岗培训;举办 “空中课堂”,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让学生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培训;建设联盟学校,实现抱团发展;选派研究生支教团,充实师资,让易搬孩子有学上,又能上好学。
实施“健康提升”计划。打造活力社区,捐建社区广场电子屏和舞台设备,设立文化提升项目,丰富群众文化;开办“同心夜校”,提升“新市民”精气神;学校党委保卫部到社区开展消防培训,捐赠灭火器材,助力平安社区建设;校医院、附属医院多次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帮助群众解除病痛。
实施“实践育人”计划。引导师生积极参与易搬社区治理实践和研究,选派师生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募集物资、捐赠图书,当好“四点半学校”辅导老师;设计“创智启梦”课堂,开展科普教学,激发学生科学梦想;教职工党支部与留守孩子一对一结对帮扶,助力成长;开展“易搬社区治理”学术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社区治理问诊把脉。
经过校地携手努力,大坪同心社区被评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贵州省文明单位和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示范点。
“凝心聚力高校共建,组团帮扶塔山振兴”项目由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积极协调推进8所在黔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兄弟院校,共同助力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乡村振兴,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深入探索实践“组团式”帮扶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电子科技大学自2014年开始定点帮扶塔山村,以项目为抓手,强化智力、人才支撑,在智慧党建、智慧产业、智慧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塔山村决胜脱贫攻坚。携手组团高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塔山村引进高校“三师两员一家”(即规划师、美容师、培训师、技术员、销售员和艺术家),为塔山村的振兴插上翅膀。塔山村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州级文明村,并成功入选全县唯一乡村振兴党建示范试点村。
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发挥学科综合优势,突出“电子信息+”在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文化传承凝心铸魂、乡村生态和美宜居、乡村治理赋能增效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推动形成教学科研成果“到乡村去、回学校来”的双向促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工作体系,为岑巩县乡村振兴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