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周口市教体局把“双减”工作作为“一号工程”,锚定“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的工作目标,坚持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并进,对标政策要求,完善工作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做好“增”的文章,提高“减”的效果,“双减”工作稳慎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扛稳压实政治责任,构建高效推动工作机制
高位推动、合力攻坚。周口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专题工作汇报;市县两级教体部门均成立校外培训监管机构,全市共有专职人员33人;制定下发37个文件,召开全市“双减”工作调度会6次,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高效推进的工作机制。
广泛宣传、凝聚共识。发放《落实“双减”工作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公布周口市校外培训机构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组织开展课后服务问卷调查,共召开座谈会20多次,收集调查问卷1.96万份,印发了《关于核定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的复函》,确定了课后服务政府指导价,每生每月60元。
聚焦问题、专项督导。周口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双减”工作列为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全市“双减”工作督导方案,建立完善“双减”督导机制,对重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印发“双减”工作通报8期。
二、守好两个主阵地,确保“双减”政策高质量推进
守好校外监管主阵地。首先,加强全流程监管。全市原有的296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已注销或转型295家,压减率99.66%,“营改非”“学改非”任务全面完成。按照省教育厅安排部署,积极推进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纳入银行监管,实现学科类培训预收费监管和风险保证金占比100%。其次,全面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多部门联合成立执法检查组,全市共出动2700余人次,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共查处违规培训163起,通报曝光21起,拆除违规广告30处。一年来,共计接到举报信件、电话31个,对每一个信件和线索逐一核实,并对违法学科类培训、无证无照经营等各类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再次,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冒烟”“爆雷”监测、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安全排查整治等工作。截至目前,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方面,出动1493人次,排查校外培训机构安全隐患525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5份,约谈培训机构负责人12人;在清薪退费方面,全市共督促12家培训机构依法退费105.2万元,涉及学生1235人,督促12家培训机构清偿欠薪17.77万元,涉及从业人员32名,有效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及用工风险,确保大局和谐稳定。
守好校内提质主阵地。全覆盖。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实施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实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全市开展课后服务学校1109所,参与课后服务教职工5.2万人,教师参与率85.58%;受益中小学生91.56万人,学生参与率87.9%。重特色。郸城县、淮阳区、示范区学校开展课后延时特色服务,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吸纳社会专业人员768人,设置了管弦乐、机器人、篮球、空灵鼓等多项特色课程。淮阳区被认定为课后服务示范区,西华县昆山学校等4所学校被认定为课后服务示范校。提质量。印发《义务教育阶段15个学科的作业设计实施与指导意见》,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等12项指标均达到了100%。
三、聚焦问题补短板,抓好四个提升促质效
“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同向发力、久久为功。周口市教体局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持续推动“四个提升”。
进一步提升校外监管成效。持续引导学生及家长理性看待并谨慎选择校外培训,加大对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加快推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核登记和全流程监管工作,防范化解校外培训风险隐患,保持校外培训监管工作良好态势。
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在“调结构、提质量”上下功夫,鼓励教师结合学情分层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按照“一校一特色”“尊重个性、特色发展”的原则,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严格实行“5+2”课后服务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升。
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围绕打造周口教育强市,积极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机制、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新高考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抓好教师培训,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课堂效率,真正达到课堂增效率,减负不减质的目的。
(周口市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