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始终坚持把“红旗渠精神”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坚持从顶层设计到课堂、实践、科研的“四个维度”发力,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让“红旗渠精神”在学校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一、突出顶层设计的育人高度
学校始终将红旗渠精神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从顶层设计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着力构建“五育并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等制度文件,明确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校风学风、融入办学目标定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进课堂、进科研、进实践的有效途径,构建了“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特色育人模式,逐步建立制度引领、党政共抓、课堂主导、实践相辅、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克服“红旗渠精神”学习的碎片化、短时化,形成了体系化、科学化、长效化的育人体系,不断用“红旗渠精神”锻造青年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育人深度
把“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效互动,既有专门、专业的“红旗渠精神”思政课程,又有融入专业教学之中的课程思政。一方面,学校于2019年推出了“红旗渠精神”专题课程,设置了2个学分,制定了课程大纲,组建了专职教师团队,研发了校本教材《红旗渠精神:新时代大学生的传承与弘扬》,建设了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展馆,通过图、文相衔接和教、学相互动的方式强化“红旗渠精神”的专题学习。另一方面,把“红旗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将“红旗渠精神”作为专业教师常规培训和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专业教学对“红旗渠精神”这一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美术专业有“红旗渠写生”实践课程,音乐学院有“红旗渠精神”合唱和声乐教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有“红旗渠”地质考察课程,等等。这些专业课程都将“红旗渠精神”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在实现专业教学目的的同时也让学生进行了精神洗礼。
三、拓展社会实践的育人广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不仅重视“红旗渠精神”的课堂学习和教学效果,更加注重“红旗渠精神”的实践育人作用。坚持每年开展“重走红旗渠”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全体青马学员赴林州参访红旗渠纪念馆,徒步28公里重走红旗渠,真切感受林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每年开展“红旗渠精神”志愿服活动,先后组织200余支服务队赴林州开展志愿服务5000余人次,连续20余年送文艺进大山,年年赴乡村小学援学助教。坚持每年开展“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活动,足迹遍及广西、新疆、河北、河南4省10余市,累计宣讲百余次,受众超过10万人。坚持每年开展“红旗渠精神校园行”文化品牌活动,组织“红旗渠精神”主题团日创意联赛,举办书画展、朗诵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真切体验“红旗渠精神”,也让学生在宣讲、志愿服务、演讲征文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对“红旗渠精神”的认知,传播弘扬“红旗渠精神”。
四、注重学术研究的育人厚度
深处红旗渠畔,既要学习“红旗渠精神”,更要弘扬“红旗渠精神”,还要发挥人才优势研究“红旗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使红旗渠精神常学常新、常讲常新,充分发挥科研育人作用。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以“红旗渠精神”为研究主题的青年学者,先后发表了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文章32篇,申报获批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省部级以上项目12项,建设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教学平台3个。青年学者秦国防申报的《红旗渠建造者》《“丰碑”》《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先后三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以河南省高校为例》获批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红旗渠精神我来讲》获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赛三等奖,出版专著《红旗渠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红旗渠精神研究》。“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科研名片,项目的申报、实施、结项等过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也不断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效果,惠及更多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安阳师范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