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商丘学院:推进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探索科学高效育人路径

商丘学院:推进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探索科学高效育人路径

发布时间:2023-05-21 07:58:42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商丘学院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在协同育人理念指导下,切实推进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索构建起一条科学高效的育人路径。

  

  一、优化顶层设计,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商丘学院立足教育教学整体布局,深入贯彻党建引领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党建部门和党建工作队伍的优化完善,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蓄积势能,促进协同育人合力的充分发挥。商丘学院始终坚持党委引领、理事会决策、校长负责、教职工参与、社会监督的民办高校治理体系,形成以党委为中心、基层党支部和一线党员有机协同的工作队伍,为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这充分体现出学校高度支持党的领导、为党和国家培育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局意识,有助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社会主义专业人才。基于完善的党建引领顶层设计,商丘学院积极组织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的思政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建人才的价值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师生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场,塑造爱党爱国、拼搏奉献的精神品质,为党建工作持续深入地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使其始终牢记教育工作者使命责任,推动红色革命精神的现代化传承。

  

  二、创新思政教育,融入党建文化理念

  

  学校依托思政教育这一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优化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凸显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将价值引领元素融入其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使其将个人理想目标与民族复兴大业有机结合起来,探寻到人生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初步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组织依托线上教育教学平台,对青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并融入许多新的时代元素和鲜活的案例素材,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充分展现出当代青年学子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品质。此外,商丘学院持续开展专业学科建设工作,搭建起各学科教研实践平台,获批40多项省级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

  

  三、立足师资保障,构建协同育人合力

  

  商丘学院实施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举办“大听课、大调研、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将实施队伍成长培育作为教育管理的重点内容,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制定出台一系列招才引智政策,吸引优秀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加入,真正壮大教育工作队伍,为党建引领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与此同时,商丘学院还不断扩大在职教师的成长晋升空间,鼓励教师继续攻读硕博学位,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完善优化职称评定机制,激发教师评优争先的积极性,推动学术科研成果的合理转化,切实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设立“校长教学质量奖”等多项奖项,对教学成效优异、科研成果丰硕、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从而推动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

  

  四、坚持文化育人,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商丘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育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制度文化作保障、环境文化重熏陶、活动文化促能力、“三吃六心”重养成的“五位一体”育人体系。

  

  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引领作用。通过举办系列红色实践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制度文化做保障。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构建激励约束机制,使学生行为有章可循、遵纪守法,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环境文化重熏陶。营造了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素材与场景。活动文化促能力。通过开展宿舍文化节、艺术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程活动,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提升。

  

  (商丘学院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3/05-16/27439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