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大格局”“大拓岗”“大数据”“大帮扶”等多项举措,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全员参与构建“大格局”,强化就业责任高度
学校依托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依托精准就业指导专题文件与就业考核指标体系,细化个体就业指导工作目标,实行工作结果量化考核;依托第三方平台,加强个体指导落实监管。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个体就业指导工作责任能到人、工作有抓手、结果有反馈的工作局面。推动形成全员抓就业、全力促就业的良好氛围和整体合力。
依托丰富的校友资源,学校个体就业指导组建“校内导师+校友导师”的双导师团队。业务方向由单一的个体就业指导通识教育模拟训练向行业精准就业实战训练发展,服务内容在“实训+咨询”与“求职大赛”的基础上新增“定向就业岗位精准内推+定向实习岗位精准推荐”等“精准供岗”服务内容,让校友亲自上阵指导并为毕业生推荐身边靠谱的就业机会,形成了“精准指导+模拟实战+精准供岗”的服务闭环,每年校友提供的岗位数量占到全部岗位的30%以上。
结合就业需求“大拓岗”,拓展就业推荐深度
落实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启动“2023 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校领导积极带队走访相关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等,不断深化战略合作,促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拓展就业资源,实现重点地区网格化、区块化就业市场布局。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约对毕业生需求旺盛的重点城市的大型央企、国企、龙头企业及与学校学科专业对口的重点民营企业等对毕业生有较强吸引力的用人单位开展招聘,为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寻求充足的岗位供给,确保每名学生有充足的适配性高的岗位可供选择。
持续统筹做好校园招聘工作,举办春季校园招聘会,组织各二级学院举办覆盖全校专业的专题线下双选会,今年以来校领导赴北京、南京等地,与凯文集团、用友集团、巴奴等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建产业学院,面向2023届毕业生已开展招聘活动30多场、参与单位1000余家,努力确保招聘活动不断线,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全力搭建平台“大数据”,挖掘就业指导精度
学校以个体就业指导品牌建设为契机,积极引领整体就业工作向精准化方向迈进。团体“喷洒式”就业指导依托教育部“24365”智慧化教育平台,积极唤醒毕业生就业意识;个体“滴灌式”就业指导依托“就业工作坊”,手把手提升毕业生求职技能;校园招聘依托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工作啦”,实现专注于毕业生“技能+偏好+专业”的个性化、精准化供岗推送,每年提供岗位比在1:5以上;基层就业与征兵服务开展每年10余场精准就业政策解读与专项培训;就业手续办理实现了就业数据、手续办理、档案邮寄线上一键办理功能,每年服务人数超万人。
学校就业处老师变身线上“招聘主播”,云端直播送岗位、送指导,打造“互动、助力、引导、陪伴”的就业服务模式。举办小型化、多频次、岗位信息兼备针对性与实用性特点的线上招聘活动,持续跟进毕业生“秋招”重头戏,确保“就业招聘不断更、就业指导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断联”。
开展分类施策“大帮扶”,提升就业服务温度
学校结合第三方专业调研结果,定制开发出“升达就业工作坊”两大个体指导业务链条,一是包括简历面试实训营、高效求职训练营、一对一个体就业咨询、一对一简历修改等业务内容在内的“求职实训+个体咨询”业务链条,累计开发个体指导实训课程30个学时,每年为近500名毕业生提供精准个体就业指导服务,累计提供服务人数超过3000人;二是以“职场精英挑战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为主要内容的“大赛”业务链条,以大赛为依托,打造意识唤醒、氛围营造、模拟实战、精准帮扶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全流程服务体系,每年吸引包括在校生在内的5000余人参与。
为毕业生开拓更多就业岗位、争取更多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以“西部计划”、选调生等重点人才项目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就业能力提升月与就业工作坊两大品牌、“一对一”个体咨询与各学院个性化咨询室工作建设等就业引导工作体系建设,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学校、各学院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制定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具有院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协同就业机制,聘请与学校学科专业对口的行业职场精英担任大学生校外生涯导师,在研学基地和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学习职业课程,深化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和职业探索,增强行业的熟知度和吸引力,搭建快捷有效的就业渠道。学校已有202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省级基地9个。今年以来新华三集团、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余所国内知名公司和高校来校参访交流,开展商学院学子走进蜜雪冰城,岗位精英班学生代表赴中原创客小镇参观等春季促就业攻坚活动,推动学校就业工作开创新局面。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