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中原工学院:“五育五促” 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中原工学院:“五育五促” 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23-06-05 03:56:11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中原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以德育立人,促人阳光一生。学校深入开展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把思政教育贯穿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思政理论课为引领、专业课为核心、通识课为拓展、实践课为补充的“1+3”思政课程体系。注重思政育人与专业课程、二课活动、实践实习、创新创业等育人环节有机融合,突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立项建设24个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8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92项思政育人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校成为首批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拥有3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了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15门省级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初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的良好格局。

  

  坚持以智育启人,促人聪慧一生。学校深入贯彻省委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战略部署,对标建设高水平电子科技大学,坚持需求导向、规划引领、特色发展、统筹兼顾,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类特色专业集群,提升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集聚度,持续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统筹兼顾传统优势专业,坚持“撤、增、锻、塑”并举,有序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今年4月,机器人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计算及应用、网络空间安全6个电子信息类新专业成功获得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

  

  坚持以体育强人,促人健康一生。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积极响应“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倡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把群体活动作为重点,每年召开体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年度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出台《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积分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鼓励二级学院组织、参与校园群体活动。依托20个体育社团,打造“中工杯”“迎新杯”等系列体育赛事,10多项赛事贯穿全年,形成“人人有项目、院(班)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局面。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积累和沉淀,形成了“体育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和“校园微型马拉松赛”3大体育文化品牌,每年吸引万余名师生参与,已成为学校每年最重要的体育节日和体育盛会。

  

  坚持以美育化人,促人丰盈一生。将美育教学改革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把美育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增设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教学模块,面向全校非艺术类本科生开设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艺术导论、书法鉴赏、戏剧鉴赏和戏曲鉴赏8门课程。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学校联合郑州大学举办“歌咏新时代 献礼二十大”相遇“云上”音乐会。依托汉服社、书画社等艺术社团,在重要传统节日举办活动,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艺扶贫,选派专业教师赴定点帮扶村对留守儿童进行音乐、美术教育,组织大学生艺术团送文化下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艺术展演,展现美育成果。

  

  坚持以劳育砺人,促人美丽一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制定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设置劳动教育实践必修课学分,组织开展校园卫生责任包干、文明宿舍创建、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设定“劳动教育周”和班级“集体劳动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卫生清洁、义务植树和法律援助。支持鼓励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建立“校园劳动实践+校外劳动基地”相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建设“郑州远华自动化新工科实习实践教育基地”“新密市融媒体中心实践教育基地”“确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基地”等校外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劳动实践。

  

  (中原工学院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3/05-25/27490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