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 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教育系统2023年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

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教育系统2023年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6-12 22:39:54作者:佚名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教育系统2023年人才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室

                                                        2023年5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教育系统2023年人才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教育系统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要求,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桂战略,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动教育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人才引育工程,统筹推进教育系统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1.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广大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实施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深化巩固攻坚年行动成果。深入开展高校和中小学党支部评星定级。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支部书记培养力度,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标准,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加大从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青年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常态化教育,重点抓好教师培养培训、党员教师和干部管理、教师招聘、人才引进、新教师入职教育等关键环节。强化教师职业自律,引导教师自觉践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制度完善,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确保每位教师知准则、守底线。强化防线关口前移,实施教职工准入查询制度,开展师德问题预警监测和筛查,及时掌握情况,及早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强化问责追责,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惩处。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全面深化清廉学校建设,以优良党风带政风促师德师风。

  二、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3.优化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围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强对县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安排,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出台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从教激励措施,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切实减轻人才负担,减少非必要的学校、专业、学科、实验室检查,减少填写非必要的检查、调研、摸底报告,将各类人才从非必要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4.夯实教师人才队伍支撑。做好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重点保障中小学幼儿园紧缺学科师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科学、信息技术、艺术、劳动、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招聘补充。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各地在制定中小学招聘计划时,可面向退役军人单列计划。学校可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通过国家“优师计划”、“地方公费师范生计划”和“特岗计划”,为边境地区学校补充一批优秀师资。调整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职业院校要面向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公开招聘专业教师。完善“固定岗+流动岗”教师资源配置机制,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补足配齐建强高校教师队伍,引导高校将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作为教师补充重要来源。

  三、大力引育各级各类人才

  5.聚焦高校高端人才培育。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为牵引,引进培育一批在相关领域作出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及战略科学家。实施好新一轮“八桂学者”、“自治区人才小高地”等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培育一批在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依托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自治区八桂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培养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崭露头角,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减轻青年科技人才非科研负担,将保障青年科技人才科研时间纳入对高校人才工作考核范围。支持高校优秀人才出国访学研修,支持一批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赴RCEP国家攻读博士学位。启动实施自治区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做好新一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队伍培育,引领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高校通过相关措施,激励各类人才在基础前沿、关键技术和特殊领域取得突破。

  6.建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改革,完善自治区“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组织实施好新一轮“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突出对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考察,引导广大职业院校教师做到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按照“突出建优扶强、示范带动、协同创新”原则,做好首批国家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建验收检查,创建20个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市级、校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建。

  7.抓好校长和名师队伍建设。把培养好、选配好校长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因素,加快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大力开展校长全员培训,重点培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继续实施名校长培育工程,培养一批眼界宽、思路广、懂管理、善创新的专家型校长。实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交流制,积极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乡镇学校之间的校长轮岗交流,鼓励城区学校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或挂职。遵循名师成长规律,优化名师培育机制,注重全员、骨干、名师的梯队培养,营造名师成长的有利环境、打造名师成长的平台,鼓励名师脱颖而出。做好“百名校长帮百县、千名优师带千校、万名师生下万村”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名师在振兴乡村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高校和职业院校要积极通过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发挥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持续推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完善“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激励措施。

  四、聚焦人才服务保障

  8.推进人才平台载体创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大对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广西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高校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基地,创建更多国家级科研平台。持续支持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新型智库建设,引导高校聚焦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开展新一轮广西“双高计划”建设。择优遴选建设15所自治区高水平高职学校、60个自治区高水平高职专业。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指导50个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加大新增博硕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力度,深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遴选一批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试点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推进我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增强我区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能力。

  9.加大优秀人才选树宣传。开展全区优秀教师宣传活动,深入挖掘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和专家人才热爱教育事业、倾注大爱深情、勇攀科研高峰、产学研成果转化、示范引领等方面典型事迹。开展“每月名师”宣传,在自治区教育厅公众信息网和八桂教育官方微信平台每月推送一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各地各校通过在单位网站、官方微信等开设优秀教师专题专栏、张贴宣传海报,创作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视频短片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一批各地各校优秀教师事迹。加大对各级各类优秀教师、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的选树表彰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营造人人竞相成才的良好氛围。

  10.完善人才服务保障。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服务联系专家机制,定期开展慰问交流,帮助专家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健全经常化的专家调研制度,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配合做好自治区优秀专家人才体检休假、区情考察和咨询服务活动。落实好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相关优惠政策,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留才的良好氛围。开展自治区最美乡村教师和自治区模范教师的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氛围。

  


原文链接:http://jyt.gxzf.gov.cn/zfxxgk/fdzdgknr/tzgg_58179/t1663868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