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安阳工学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提升主题教育铸魂育人实效

安阳工学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提升主题教育铸魂育人实效

发布时间:2023-07-09 04:05:25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良好成效,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安阳工学院紧紧围绕“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实际需要,通过学习、深入调研制定学校《关于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更好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用的工作方案》,坚持从顶层设计到课堂、实践、师资队伍、平台建设“五个维度” 共同发力,不断开辟立德树人新路径,探索铸魂育人新方法,着力提升主题教育铸魂育人实效。

  

  强化顶层设计,让思政课制度“立”起来。学校先后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实施方案》《安阳工学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同育人,完善培养体系,构建好思政教育大格局,围绕“十大育人”体系确定10个专项工作、25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育人质量提升。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走进课堂讲思政课制度,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为学生上思政课不少于4个课时,班子其他成员不少于2个课时,各学院党政正职不少于2个课时。完善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通过座谈、随访、集体备课、现场办公等多种方式,务实解决思政课一线教师关注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绩效待遇等实际问题。

  

  创新教育模式,让思政课形式“新”起来。学校以“牢记总书记嘱托 紧跟总书记足迹 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新青年”为主题,结合各学院专业特色,组织筹备主题教育实践教学成果展,带领学生通过专业语言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结合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内容举办“美丽中国·我的家”生物标本制作作品展;结合土木与建筑工程专业特色,组织200余名青年学生开展“紧跟总书记足迹”模型制作作品征集活动,选取河南红旗渠、殷墟、焦裕禄干部学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陕西延安宝塔山、中共七大会址、梁家河知青点等覆盖14个省的25个红色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完成40组模型作品制作。

  

  用好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内容“活”起来。学校坚持每年组织青年师生开展“寻访总书记足迹 牢记领袖嘱托”实践教学活动,徒步重走总书记视察安阳路线,寻访当年修渠劳模、先进集体和专家学者等,拍摄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专题视频,讲大学生如何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牢记领袖嘱托,写出心中的歌”主题征文比赛等(以“走、访、拍、讲、写”等形式上好思政课),做精思政小课堂,通过亲身经历、真情实感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帮助青年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思政队伍建设,让思政课水平“高”起来。制定思政课教师配备达标相关措施,加大对在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人才引进,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级职称评审进行“三单独”政策,因地制宜设置辅导员津贴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积极申报创建全省高校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创建促学习、促发展,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水平。学校坚持每年举办校内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认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促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在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五位老师精心准备、认真打磨讲课内容,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取得优异成绩。

  

  拓展思政育人路径,让思政课平台“宽”起来。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支部和校内师生党支部、校外优秀党支部合作共建为契机,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教学研讨”为抓手,联合开展主题教育读书会、讨论会、比赛活动等,推动党支部建设与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深度融合,浇筑思政育人体系支点,培育引领示范典型,探究构筑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引领思政育人新路径,拓宽教育平台,持续提升思政育人效能。

  

  (安阳工学院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3/07-04/27727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