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延安大学数字赋能心育工作 构建智慧监测模式

延安大学数字赋能心育工作 构建智慧监测模式

发布时间:2023-07-09 04:51:50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近年来,延安大学为切实提升心理危机事件应对能力,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平台与心理危机预警有机融合,构建起家庭情况、学业预警、谈心谈话、周报月报等多方数据联动的新模式,将工作重心前置、工作平台下沉,从源头上防范大学生心理健康风险,筑牢校园心理安全防线。

  ——前置发挥系统功能,提升预警时效。一是与校友企业合作打造并上线“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依托数据采集形成独立的学生画像,动态做好重点人群的心理档案,实现了问题学生的及时预警,做到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助力学生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二是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制机制,出台《延安大学心理委员管理条例》,明确心理委员等骨干学生在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中的角色权限、工作职责,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实际困难相结合,实现同频共振,提升干预实效性。

   ——强化源头梳理总结,实现信息互通。一是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风险群体,构建每位学生的成长档案和重点学生“一人一档”动态进退机制,按不同程度做好学生群体的危机预警,畅通校、院两级学生数据信息同步化。二是通过个人自评、辅导员谈心谈话等途径获取学生家庭背景情况,按家庭困难风险等级分类,及时关注潜在学生问题,掌握家庭关系中的痛点和难点,实施家庭困难学生的“点对点”帮扶工作。三是利用大数据网络,挖掘学业信息在心理预警中的作用。结合挂科数量、降级、转专业等学籍信息,寻找“学业预警”学生的发展变化规律,着力解决学业问题被预警的滞后性,降低学生预警率。

   ——全面预防危机事件,强化育人联动。一是加强“校-院-班-宿”四级心理育人体系,畅通心理育人渠道。目前,学校已支持8个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通过辅导站延伸工作触角,结合预警系统,发挥学院和班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动性,将育心工作渗透、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形成人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育心合力,强化全员育心意识。二是融合式提升心理育人联动性,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六大育人体系”。通过系统大数据联动,精准掌握学生异常行为,按问题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提升危机干预精准性和针对性。三是针对学业问题、生活事件、校园活动等设置意见反馈窗口,做到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形成“学生反馈—教育前置”的联动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育人帮扶工作,全方位、全过程预防校园危机事件,筑牢学生心理防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306/28/1331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