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场域多样化。利用校内空置区域,积极开辟“种植角”“小农场”“乐耕园”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发挥传统劳动的育人功能,形成“班班有基地、个个有特色”劳动教育场域建设新格局。
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化。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建设,将劳动教育与学校特色整合,与语文、数学、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融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形成涵盖学校、家庭、社会多维度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个性化”建设。
劳动教育社团精品化。以课后服务为载体,致力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通过潜心谋划、精心设计,在校内开设手工、种植、园艺、家政、非遗等劳动特色社团,引导学生深刻体悟劳动价值,培养勤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劳动教育评价多元化。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制定《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手册》,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劳动教育成长记载册、劳动成果展示袋等方式记录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情况,开展每天一件家务事、每周大扫除、劳动技能大赛、寻找最美劳动者等活动,激励学生热爱劳动,提升劳动素养。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