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西安工业大学聚焦“三度一感”做好资助育人工作

西安工业大学聚焦“三度一感”做好资助育人工作

发布时间:2023-07-27 22:03:17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近年来,西安工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资助育人精准度、精细度、精心度,提升学生获得感,努力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聚焦“精准度”,在精准资助上下功夫。一是把好入口关,确保资助对象精准。该校采取“信息采集,谈心谈话,民主评议,验证核实”四段式和“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认定模式,充分利用好全国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系统、学校自建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形成“程序规范、指标明确、动态管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二是动态综合分析,确保资助标准精准。建立动态管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及时将符合条件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将不符合资助条件学生清理出库;聚焦重点困难群体,做好分层分类精准资助,提高资助效力,实时监测资助“重合率”,确保资助标准精准。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发放精准。加强奖助学金统一管理,建立专户,及时足额发放资助资金,并按时将发放数据录入到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聚焦“精细度”,在应助尽助上下功夫。该校组织好新生“绿色通道”,保障特困新生顺利入学。通过寄送资助政策简介、开展新生线上家访,把资助政策“送到家”;开通“绿色通道”线上申请通道,有效提高便捷性;设立“爱心卡”、路费补贴、新生专项补助等资助项目,并为特困新生发放爱心大礼包,解决其后顾之忧。施行“托底计划”,全程全部资助极度困难学生,为其减免学费住宿费、按月发放生活费,先后资助10名特困学生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近30万元,目前已有3名学生顺利毕业并考取研究生或高质量就业。设立各类专项补助,全面资助特殊群体学生。设立临时困难补助,为突发临时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保障;开展“全国助残日”关爱残疾学生活动,为残疾学生发放专项生活补贴;关注毕业生需求,为特困毕业生发放升学就业补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助资金。十余年来,先后有30余家科研院所、企业和校友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奖励资助学生4800余人,资助金额达540余万元。开展各类关爱活动,全程陪伴学生成长。持续开展中秋送祝福、冬日送温暖、新年慰问留校学生等活动,在重大节庆日、重要时间节点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聚焦“精心度”,在精益求精上下功夫。该校加快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学校2019年建成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困难生认定、奖助学金评定、勤工助学等实现线上办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实现智慧资助提供可能。2021年7月河南郑州等地突发洪涝灾害,学校第一时间精准锁定该地区学生,及时发放临时困难补助,温暖了学生的心。持续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为学生成才提供有效支持。2017年以来,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工分赴河南、甘肃、新疆、西藏等10余个省份,走访困难学生家庭450余户,并开展针对性地帮扶工作,累计为40余名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洪灾专项补助等6万余元,围绕学业辅导、心理关怀、生活帮扶、就业引路等方面为300余人次提供专项支持。组织实施“托举计划”,助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积极对接校内外资源,全额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学业提升、社会实践和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特别是奖励资助学习成绩优异、科研成绩突出、综合表现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境内外访学活动,已全额资助1名学生赴美国实习、16名学生赴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地访学。

  ——聚焦“获得感”,在资助育人上下功夫。该校将价值引领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积极引导受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持续性开展诚信教育,精心组织“诚信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着力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制定《西安工业大学受助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实施办法(试行)》,鼓励受助学生自觉参加相应的义务劳动或公益服务活动。多样化开展励志教育,编印获奖学生风采录、聘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组织“自强之星”评选并组织校院两级宣讲会,讲好西工资助故事,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新开展“四个一”育人活动,力争让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有机会参加一场走心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取一本暖心的内涵好书、观看一部燃心的励志电影、获得一次有益的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收获成长。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307/25/1334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