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聚焦“四个注重”,在沉浸式体验中让“行走的思政课”有“知”更有“味”。
一、注重发挥师范专业优势,筑牢育人初心
学校始终坚守师范教育初心,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探索师范人才培养新模式。
成立班主任培养学院,多措并举开展中小学随岗见习、校内新生班主任实践等活动,在提升师范生能力的同时,坚定从教信念、筑牢育人初心。
开展师范生特色支教活动,在乡村中小学为留守儿童开设文体类、常识类、文化类等兴趣课程,帮助留守乡村儿童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陶冶情操,增强了师范生的各项教学技能,更加坚定了到基层教书育人的信念。
打造“行走”的舞台思政课,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榜样安师”“青春礼赞”“沂蒙山歌舞剧”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音乐学院组建“音为有你,因你而来”送文艺下乡服务队,将地域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沉浸式的艺术氛围,学生在参演过程中与角色融为一体,在观演过程中产生强烈共鸣,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二、注重传承红旗渠精神,突出红色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学校始终将红旗渠精神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特色育人模式。
组织开展“重走红旗渠”实践教学活动,全体青马学员每年徒步28公里重走红旗渠,真切感受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开设“红旗渠精神”实践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红旗渠精神”研学课程,美术学院开设“红旗渠写生”实践课程,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开设“红旗渠”地质考察课程,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衔接,上好“红旗渠精神”这堂大思政课。
开展“红旗渠精神”品牌育人活动,举办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开展“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等活动,将实践活动与红旗渠精神无缝衔接、巧妙融合,红色文化育人润物细无声。
三、注重传承甲骨文文化,赓续文字根脉
学校谨遵嘱托,安排部署抓落实,确保甲骨文有人做、有传承,持续开展甲骨文活化利用实践育人探索与实践,赋能甲骨“绝学”焕发新生。
以“字”为主线路,组织师生参加“牢记嘱托践使命,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殷墟的重要足迹,在“边走边听,边访边讲,拍写结合”的形式中引导广大青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以“活化”为主思路,开展“传承文化基因,活化甲骨文字”甲骨文特色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涵盖艺术设计创意、原创文学作品短视频、软件开发、创新创业等,同学们学用结合,用专业“玩转”甲骨文,在甲骨文活化利用、科技创新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以“传承”为使命,组建以青年教师、青年大学生主体的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团队寻访参加国家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对话来自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们,开展甲骨文广播体操、“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推广等活动进社区、中小学社会实践,在甲骨文的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活动中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传播者、创新者,团队获评第27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入选“第三批河南省本科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四、注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以“青马工程”为抓手,通过组织“青马学员”开展挂职锻炼、志愿服务和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在挂职锻炼中服务人民,每年暑期组织安排青马学员到濮阳县的20个乡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助力基层治理,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在志愿服务中奉献社会,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文化墙绘、法律援助、文艺下乡、家电维修、博士科普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志愿服务中认识国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奉献社会。
在调查研究中体察民情,“青马学员”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围绕乡村振兴展开调研,撰写出“五星”支部创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调研报告,将调查报告写在祖国大地上,让所学理论在实践中落地生花。
(安阳师范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