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的工作原则,以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构建平台保障、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五位一体”工作格局,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成立于1989年,2010年更名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隶属于党委学生工作部,承担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该校在二级学院设立心理辅导站,配备专职对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将常规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2020年1月,该校又在校医院设立心理科,从三甲医院引进一批优秀医务人员,专门负责学生的心理诊疗、干预等工作,并配备国内外先进的评估及治疗设备,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适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医教结合新模式。
西北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工作格局示意图
打造精品课程体系 启迪心灵智慧
——心理课程传知识。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为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计划。面向本科生开设一门2学分、32学时的公共必修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慕课《大学生心理健康》;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亚健康状态识别及自我调节》《情绪疾病的自我调适和处理》等选修课程,近五年年均选课人数达4000余人次。
——教学方案导方向。通过线下线上结合、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重从认知层面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和韧性心理品格,将思政元素融入心理课程,潜移默化地将价值塑造深入人心。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有助于其掌握更多心理健康知识与情绪调节技能。
——科学研究定根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近五年专兼职心理教师发表相关论文8篇,主编和参编图书7部,承担省部级及校级课题10余项。2020年初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编辑图书《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校园心理防护自助手册》。2021年出版自编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于2022年4月被认定为第一批西北工业大学“十四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于2022年2月被认定为第一批西北工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
严把危机预警防控 监控干预效果
该校始终将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放在首位,2019年印发《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方案》,进一步筑牢“学校-学院-班级-宿舍-个人”四级五层预警防控体系和“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同防护网络,构建“筛查-评估-诊断-治疗-转诊-随访-科普-预警”心理卫生服务综合体系,做到时时预警、处处监护、层层干预。
西北工业大学四级五层预警防控体系示意图
——新生测评建档案。面向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档案。该校每年9月选择标准化的心理健康问卷和人格问卷,面向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10月深入各二级学院举办新生心理适应讲座,年均20余场,对心理测评报告进行专业解释,教授心理调适技巧,帮助新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11至12月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筛查出的新生进行一次约谈,进一步了解新生入校后的学习、生活、心理适应状况,对适应困难或发现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二次约谈。
——重点人群筑防线。面向重点人群开展常见心理疾病筛查。校医院心理科针对新生心理测评及二次约谈后仍存在心理危机问题的学生进行精神访谈、医疗评估及诊断,并给出干预建议;针对延迟毕业学生、科研团队、教师团队等重点群体通过心理量表、精神访谈等常规手段,并结合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进行心理疾病的快速、客观筛查,以尽早发现各重点群体中的心理疾病隐患,使预防关口前移,做到主动出击,提前预警。
——每月排查重防护。分级分层落实危机月排查制度。辅导员重点排查家庭特殊、经济贫困、多门挂科、人际冲突、恋爱受挫、网贷危机、游戏成瘾、言行异常、身体疾病缺陷学生,由心理中心对排查上报的学生进行面谈评估,筛查确定重点关注对象,持续动态预警干预。班级心理委员负责本班级同学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或所在学院报告。舍长做好宿舍成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和心理异常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汇报等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校医院运用多种方法实施心理治疗
西北工业大学校医院精准靶向个体化经颅磁刺激治疗
——特色门诊抓疗效。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面向心理疾患学生开展特色门诊,包括睡眠门诊、减压门诊和青少年心理门诊等。睡眠门诊和减压门诊针对高压力学生群体设置专门性诊疗模式,旨在为存在睡眠问题、压力较大学生提供医疗帮助,通过健康宣教、减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经皮微电流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非药物治疗达到降低压力、改善睡眠、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目的。青少年心理门诊通过与学生访谈和测评,给出医学诊断,制订包括日常生活及作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计划,实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家长课堂和追踪随访等综合治疗模式,全病程治疗,杜绝意外发生。心理科成立三年半以来,已接诊5900余人次,症状缓解率达90%。
西北工业大学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同防护网示意图
——三方协同固屏障。强化“家校社”协同服务,不断拓宽协作机制。2018年,该校参与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联合省内多所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和专业科室建立的“医校结合共建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为首批“医校结合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共建单位”,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校医院心理科、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切实提高了校园严重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实效。同时,强化家校协同、线上线下结合,形成家校联动机制;通过举办新生家长课堂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心理中心、学院、家长“三方会谈制”帮扶心理危机学生,共同防范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搭建优质咨询平台 排解心理困扰
——整合渠道促了解。将心理咨询与知识普及、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综合运用自助预约与邀请体验两种服务模式,不仅接待自愿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同学,也邀请心理委员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参课学生积极体验心理咨询,有效降低了同学们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和误解,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探索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性。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也全面开放,整合学校及学院资源,聘请精神科医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等开展线下、线上咨询,提供心理测试、咨询干预、评估转介等服务。紧抓新生入学环节,在新生适应讲座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详细介绍,保证100%的普及率。
——个体咨询塑认知。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和档案管理等制度。通过建设“阳光心理培育辅助平台”,规范心理健康数据管理,保护学生隐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专家心理讲座、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咨询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心理咨询人数逐年增加,近五年累计接待心理咨询1.4万余人次。
西北工业大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五育并举增效能。以心理中心平台为主、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为辅,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举办春季“阳光护航”、秋季“温暖前行”的一年两季心理育人宣传教育活动,年均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育人实践活动达50余项。通过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游园会、心理剧大赛、手语操大赛、鼓圈活动、主题班会、心理体验日和心理义诊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赋能学生心理活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西北工业大学开展“百名师生党员共话百年党史”活动
西北工业大学开展“四个一”访谈活动
——“五老”力量助成长。充分发挥“五老”力量,将党建工作、关工委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选聘具有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经验的“五老”担任“银发育心员”,联合相关部门为学生提供专业、周到的学业咨询、职业规划咨询与个人成长咨询等,共同做好青少年心理教育和管理工作。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组织开展“百名师生党员共话百年党史”“老少手牵手,党建齐步走”等活动,用大学生易懂易学的语言厚植爱党爱国红色基因,以信仰的力量引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展“讲述一段历史、关爱一批青年、了解一位老人、增加一份阅历”的“四个一”访谈活动,用“五老”丰富的生活阅历、乐观的人生态度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