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利从教半生,一直坚持德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他常教诲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业不是学校要求,而是个人责任,要培养责任意识,把所学知识融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学科的生产实践中。
王德利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从教33年来,王德利守初心、勤耕耘、育桃李,奔走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一线。
目前,他兼任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曾获长白山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曾获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
近日,记者在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实验室见到了王德利,认真、严谨,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们学会创新、思辨。”王德利介绍,教学中,他将理性思维贯穿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践、科创社会活动”过程中,并通过开展多重训练,让学生学会反思批判,从中凝练问题,并实施解决。
多年来,王德利带领学生团队常年驻扎野外,承担“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研究,涉猎多项生态学前沿领域研究主题。尽管教研工作繁忙,但他仍坚持亲自带学生,为了强化科教融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强调团队梯次培养,王德利认为,本科阶段学习知识,硕士研究生阶段培养能力,博士研究生培养创新思维,他经常鼓励学生去实践,得真知。
“看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自己主持科研项目,我很骄傲。”王德利坚持在实践中育才,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多名学生成为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为了育才,王德利创建“四位一体、五项融合、开放共享”教学模式,建立“目标导向、质量保障、科教融合、反馈评价”实践教学新机制。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徐嘉政说:“王老师手把手带着我们写论文、做实验,又时刻关注我们的成长,严谨、专注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了我。”
在王德利的倡导下,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共开发生态保护学科教材8部、教学视频25个,国家级重大项目转化的教学案例3个,申请获批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台站,助力生态学科获评“A-类”,生态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数年耕耘,不忘初心。如今,王德利依然凡事亲力亲为,潜心教研,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