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五位一体”深化资助育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五位一体”深化资助育人

发布时间:2023-09-14 20:23:54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资助工作育人内涵,构建贷、助、奖、勤、偿“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以“贷”树人,塑造诚信品格。该校围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办理全流程,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每年定期举办学生资助诚信主题活动月活动,组织开展诚信主题报告、个人征信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系列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活动,使诚信理念入脑入心。紧密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合同、还款协议签署等重要节点,邀请经办银行负责人现场开展仪式教育,普及契约诚信知识,强化学生诚信意识。联合当地银行开设《现代征信学》公共选修课,在课程教育中普及金融常识,帮助学生增强校园网贷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良好消费观,塑造诚信品格。

  ——以“助”暖人,增强感恩意识。该校按照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个阶段,组织各类助学金申请发放,润物无声推动感恩教育。学生入学前,组织家访队伍前往全国各地特殊困难新生家庭走访,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送温暖、送政策、送保障,让学生及家长感恩党的好政策;学生入学时,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爱心大礼包”、交通补助和专项补贴等,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报到入学和融入校园生活提供帮助;学生入学后,开展精准资助,探索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建立“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机制,努力做到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四个精准”,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搭建受助学生感恩回馈平台,成立阳光团工委,出台《受助学生参加爱心实践活动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将志愿服务纳入受助学生成才管理体系,开展阳光讲坛、义务支教、诚信驿站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切实增强受助学生的感恩奉献意识。

  ——以“奖”励人,激励自强不息。该校发挥奖学金杠杆作用,强化评选表彰、典型引领,着力培养学生争先创优、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坚持“五育”并重全面测评,优化奖学金评价指标体系,出台《本科生素质能力测评实施办法(试行)》,把包含品德修养、素质发展、能力拓展等方面内容在内的素质测评成绩位居专业班级前30%作为申请奖学金的条件,引导广大学子立志明德。每年举办荣誉校园学生表彰颁奖典礼,通过人物专访、短视频、线上直播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展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自强之星等优秀学生代表的典型事迹,营造争先创优优良氛围。成立优秀学子组成的“榜样力量宣讲团”,通过经验交流、风采展示等形式,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让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以“勤”塑人,提升职业能力。该校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勤工助学管理,制定《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保障勤工助学工作有序规范开展。以增强学科专业认知、提升沟通交流能力、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为导向,提供科研助理、学工助管、图书管理、新媒体宣传等校内勤工助学岗位800余个,为学生锻炼能力、增长才干搭建平台。强化岗前培训,组织开展基本礼仪职业素养、新闻摄影与写作技巧等方面实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以“偿”铸人,培养奉献精神。该校为基层就业、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子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举办“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毕业生代表、退役学生代表讲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故事,吸引更多毕业生赴基层就业或参军入伍。召开志愿服务基层和志愿服务边疆建设优秀毕业生表彰会和应征入伍学生欢送会,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服务国家。充分挖掘学生基层就业典型事迹,出版《行走在基层的西农人》,讲好西农人奋斗和奉献的故事,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到攻关前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309/12/1348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